摘要: 对于鸬鹚,人们存在多元认知与解释。野生鸬鹚在一些地区作为害鸟遭到驱除,而在其他地域,又被认为是水体环境改善的标志,而成为益鸟。相对于此,驯养鸬鹚捕鱼作为渔民...
摘要: 会首是民间会社的头领,也是民俗文化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从唐宋到当代,会首的角色和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会首从乡村大户向平民转移,其职能从组织拜神、祭祀等宗教活动...
摘 要 :河湟流域汉人中广为流行的南京珠玑巷移民祖源传说,实为明代朱元璋上元节观灯野史传说和南雄珠玑巷传说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的特殊时期由于汉人族群的文化...
摘 要: 山西洪洞地区存在多种不同的二郎信仰。其中,杨戬常被视为本地诸多二郎中的一员,有与本土信仰进一步融合的机遇,但实际的转化过程却不够彻底,其传说未能摆脱通行叙...
摘要: 文艺民俗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还停留在再现式研究阶段,视角显得单一。应置于意识形态、符号以及学科身份等维度下进行观照,同时警惕理论主义。在多维度视角下重建文艺民...
摘要: 话语以及话语分析概念产生于语言学;如今,扩大化的话语概念指的是公开的思考、论证以及合理性行为的形式与规则。话语的功能在于确定公众可以使用的专业知识与日常知识...
摘 要: 华琛(James Watson)的标准化理论多数被运用在历史上的神明传记或宗教仪式的标准化中来作讨论,本文另辟蹊径,从神像造型的标准化着手,以近年世界各地华人社区到处林立分...
摘 要 :丁戊奇荒是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历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成果硕硕,多以高屋建瓴的方式把握整体,鲜少微观考察,更缺乏对灾荒中身处社会底层的个体生命的关注。因此...
1976年文革结束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史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至今已经40年。特别是1986年10月全国举行了首届中国社会史学术研讨会,标志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复兴...
一、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民族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文化传承,或是经济增长的角度去界定民族旅游,都离不开...
一、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民族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文化传承,或是经济增长的角度去界定民族旅游,都离不开...
摘要: 本文涉及对非物质文化核心理念的理解、对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属性的认识、对传统戏剧传承保护特点的看法等问题,既是作者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实践的体会,又...
摘要: 《蛙》是莫言成熟的民间书写的重要体现。莫言通过对高密民间传统手工艺泥塑娃娃的演绎,使《蛙》这部小说具备了厚重的人性内涵与广泛的世界意义。泥娃娃是《蛙》的主旨...
摘要 :家乡风味这一带有特殊情感和特殊意蕴的文化事象在现代社会不断被强调、被标签。从家乡风味出发,探寻普通的流动人群是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去记忆、想象自己的故...
摘 要: 从物质行为的研究视角出发,采用田野调查方法发现紫陶的装饰工艺是由文人与工匠两个群体合作完成的,各有不同的物质行为模式。文人的物质行为主要是书画创意与设计,...
摘 要: 飞山神杨再思是湘黔桂界邻地区宋至当下侗、苗等民族共同信奉的重要区域性神明。但因缺少正史等记载,官方与地方精英、民众、宗族成员以及作家四个主要地方社会群体,...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家庭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媒体、政府、社会对这种变化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到了未来该社会的发展。在日本,近年来人们感受到所谓家庭崩溃的现实感来自于...
摘要: 居住民俗研究将居住空间的习惯性使用、建筑形式、建筑过程中的民俗仪式和禁忌、隐居行为等都包括在关注视野之中。而隐居与孝道关系密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社会传...
作者简介 :福田亚细男(福田アジオ、Fukuta Ajio),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名誉教授、柳田国男記念伊那民俗学研究所所长;菅丰(菅豊、Suga Yutaka),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塚...
摘要: 中国民俗学肇始于五四歌谣学运动,在跨文化研究的尝试中不断成长。从当下的跨文化实践反观中国民俗学的发展过程,表现在跨国研究、跨族际研究和跨语系研究三个维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