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的兴起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伴生现象;大量人口密集居住的大都市生活造成的环境恶化、人际关系疏离、犯罪与暴力频发等问题,使得都市成为20世纪现代性批判的靶子,逃...
摘要: 中国乡土社会的礼俗传统久已有之,基于礼俗互动而构建的多元社会关系框架是观察与认知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在近现代华北村落社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梅花拳,...
摘要: 丧礼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生死,反映个人行动与社会结构。当代湖南湘乡的丧礼将多元的礼俗传统融合于生活实践,通过不同的仪式行动建构礼俗秩序。丧礼的内核是民...
摘要: 在南部非洲,岩画不仅仅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图像记录,而且已经从原先的图像地位上升到作为阐释社会演进历史的证据。社会演进不仅涉及岩画的创作者也涉及与这些族群...
摘要 :隐性知识的存在是传统手工艺保持生命力、突显创造性的源泉,同时它又阻碍了优秀技艺的传播,延缓了行业水准的整体提升。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过程中,隐性知识一方面以人为载...
摘要: 20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话语作用下,黄道婆被建构出纺织女工、纺织技术革新家、童养媳、反抗者、民族文化交流使者等多重形象。这些形象建构主要以编创新...
立冬已过,南国的桂林依然春意盎然,桂花飘香。2018年11月911日,200多位全国各地的民族文学学者齐聚美丽的漓江畔,成功召开了为期两天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8年年会。本届年会...
摘要 :随着批评遗产研究的兴起,国际学界对遗产、博物馆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劳拉简史密斯教授认为,考古学家和其他学科的专家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遗产实...
摘要: 刘基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其表现形式是基于民俗认同,并由此体现出以地域认同为基础的传统传承机制,而其内在精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信仰和价值观体系;刘基文化的遗产化行为说...
“后銮披汶时代”主要指1957年至2016年这一时段,即泰国总理銮披汶1957年9月卸任之后至2014年5月22日通过发动政变上台执政的巴育·占奥差政府执政前期 (2014-2016年)这一时段。为方便论述...
20世纪后半叶,不列颠教育专家针对不断强化的多民族社会现实,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策略。20世纪90年代,教育专家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为少数民族建立独立学校方面来,包括为伊斯...
一、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特点 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狩猎文化、兽皮文化、桦皮文化和萨满文化等具有独特内涵, 是鄂伦春族...
摘要 :刘伯温传说篇数多,流传非常广泛,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大传说之一。传说中的刘伯温形象具有多个侧面,而以智慧和神机妙算为最显著特征,深受民众崇敬和爱戴。刘伯温传说既...
摘 要: 随着对穷举式语境研究的反思,民俗学者们开始将语境理解为一种特定的阐释框架,转而关注框架内文本的生成过程。框架式语境观虽然仍有时空条件决定论的客观向度,但也...
摘要 :互联网时代,借助文字符号传递的抽象意义已逐步让位于建立在图像传播基础上的实践。云养猫作为现代人的一种视觉表意实践,进入日常生活视野。本文运用虚拟民族志方法,...
摘要 :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节日和文化叙事方式,湘西苗族四月八经历了一个从民间仪式到文化展演的变迁过程。在此期间,国家权力、市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以及苗族文化自觉等因素...
从二战后的历史来看,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巴尔干地区民族矛盾加剧和南斯拉夫内战的爆发,欧洲内陆也曾迎来庞大难民潮的冲击。一方面,此次难民潮具有独特的伊...
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认识有了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围绕社会经济建设展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后,党对民族问题理论...
本文以新西兰为例,从毛利人的本土视角出发,讨论在英国殖民时期所签订的《怀唐伊条约》在后殖民主义时期被接纳和沿用的原因,分析这项契约对当代新西兰国内族群关系 (即二元...
摘要 :马桶曾经是江南地方最为普及的便溺之器,在中国各地,围绕着马桶曾经形成了很多独特的民俗。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都市化进程的扩展,抽水马桶在乡村也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