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有关民俗概念的理论研究,以往多集中于谁是民什么是俗这两个中心议题,而较少关注民众群体(民)与知识体系(俗)之间的关系。宏观民俗史的研究表明,不同历史阶段和...
摘要 :大禹治水神话在今天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治理洪灾是鲧禹神话的一个核心母题。相比溯源、究古的流行研究路径,以现存神话景观为中心的朝向当下的研究...
摘要 :明代山东的婚丧礼俗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变化。明代中后期,山东呈现出农业文化与商业文化交融的格局,本末观念动摇加速了社会的转型,社...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1928年3月21日,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正式刊行的《民俗》周刊意义非凡。《民俗》周刊继承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传统,在其前身《民间文艺》的基础上...
摘 要: 陈原先生是当代促进社会语言学本土化的最重要的社会语言学家之一,对民俗语言学给予的热情关注和积极支持,显系其学术思想的敏锐与视野的宽阔。其社会语言学主张及其...
摘要 :作者以民俗学史为关注点,认为探索民俗研究的历史不仅有助于促进民俗学科实现理论转向,使之从经验之学发展为现代科学,从而确立学科主体性与合法性;而且,作为复杂社...
摘要 :文献叙事中的文化表述与认同书写,是探索族群边界形成的重要途径。历史文献中对景颇族祖先外形、服饰、装饰、习俗和名称等的视觉描述,展现出了他者视角之下的景颇人形...
摘要 :本文(The Seven Strands of Tradition:Varieties in Its Meaning in American Folklore Studies)发表于1984年的《民俗研究学刊》(Journal of Folklore Research)21(2-3):97-131。该期是1984年3月召开的文化、...
摘 要 :实践民俗学是民俗学面向当下生活进行研究时的视角转换和理论重构。实践民俗学认识到:生活实践的主体是普通民众,而不是以民俗主义或传统的发明为理论依据的民俗操弄...
摘要: 中国灾害神话中蕴含着生活于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对灾害的深刻记忆及其应对经验和伦理,其中既有同世界其他民族相似的情节,也有独具的母题和特点:治水、补天、射日、兄妹...
摘 要 :实践民俗学是民俗学面向当下生活进行研究时的视角转换和理论重构。实践民俗学认识到:生活实践的主体是普通民众,而不是以民俗主义或传统的发明为理论依据的民俗操弄...
自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一直试图通过公民身份的制度安排将社会成员从“集群化”状态打碎到“原子化”的境地,继而通过一族一国的“国族建构”实现“民族国家”的构建;在这种普...
自1990年不丹发起“复兴传统文化运动”以来,超过10万不丹尼泊尔族人沦为难民。大量难民的存在严重影响不丹和周边国家,尤其是跟邻国尼泊尔之间的交往关系;不丹尼泊尔族难民群...
西班牙作为多民族国家,国家法治体系完善、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国内加泰罗尼亚分离主义问题与巴斯克独立运动一直困扰着西班牙国内安全与国家统一。2017年10月,加泰罗尼亚自治共同...
摘要 :对明清广东的古蚕书、地方志、文人笔记、竹枝词等文本资料进行梳理,呈现出广东蚕业的信仰习俗、祛祟禳灾与禁忌习俗、阴阳五行观念和蚕俗谚语等民俗。明清广东蚕俗蕴涵...
摘要 :中原历来是文化荟萃之地,从地下古代文物发现和田野实地考察来看,伏牛山地区很早就具备男耕女织的农业文明基础。在农耕文明的社会基础上,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才得以产生...
摘要 :中古时期,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古丝路逐渐兴盛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与宗教对中国中古时期节日风俗的变迁及新节庆的产生均有重要影响。潮汕地区...
摘要: 弦索是戏曲史中的重要概念,它在明代中叶经过不断引申和拓展,一度成为北曲的代称,格律典范的代表。从明代后期至清代,弦索在昆山腔兴起后经历了南曲化的过程。弦索南...
摘要: 艺术不是静止的,艺术作品是时间性的存在。时间具有流逝性和不可逆性,凝结在手工艺中的时间,以材料的痕迹、手工艺品的效果、把玩手工艺品体现出来。手工艺中的自然材...
摘要 :在亲属制度中,亲属称谓通常是被用作建立和识别亲属范畴的重要方式。从《仪礼丧服》记录的亲属称谓看,周代实际包含了两类亲属,一类是父系宗亲,一类是姑系、母系和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