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对边疆研究十分重视,至少从两千多年前司马迁所撰《史记》开始,历代王朝均有关于边疆民族与内地关系的记述,至清代乾嘉时兴起的“西北史地之学”,及民国时期“边政...
中国历来对边疆研究十分重视,至少从两千多年前司马迁所撰《史记》开始,历代王朝均有关于边疆民族与内地关系的记述,至清代乾嘉时兴起的“西北史地之学”,及民国时期“边政...
摘要 :北京宗教文化发达,寺庙众多。近代之前,作为平时游览和游憩之地、岁时节日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场所以及一般庙会的缘起与核心活动场域,寺庙在北京居民的休闲生活中发挥...
摘 要: 1954年在中苏同盟以及苏联大力支援新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北京苏联展览馆应运而生。苏联展览馆的兴建构筑了独特的苏联式文化景观,也成为北京重要的符号空间,塑造了新的...
摘 要 :文化认同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和一个民族的长期延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访谈和观察,同时辅助文献法收集资料,分析了台湾穆斯林文化认同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本文收录了用数据建模的量化方法分析民族地区扶贫现状的3篇论文,为进一步实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提供了参考。 《高寒藏区农村反贫困政策依赖性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经验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建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建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建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
摘 要 :现代城市中,生者与死者的空间被截然分开,但这一区分在1950年代以前的北京是不明显的。清中期以后,北京市民的葬礼不完全遵循《朱子家礼》的规定,其民间实践有很强的...
摘 要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到大众旅游这一大熔炉中,文化多样化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论文在用本...
摘 要 :边界近年来成为社会科学关注的热点,人类学也在边境地区开展广泛研究。边界人类学虽然在国内尚未形成,但是在海外已成气候,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范式。本文通过对海外边界人...
摘要: 瓯绣作为具有千年历史传统的古代名绣,虽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却难以改变濒临灭绝的困境。调查显示:瓯绣面临着公众认知度低,定位空间狭小,从业人员培训周...
主编推介:本期新青年程鹏,男,山东泰安人,民俗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民俗学理论与民俗学史、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本文以泰安...
摘要: 蛇郎故事是人类女子与由蟒蛇变身的男子结婚的故事,是在韩国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根据故事的结尾,韩国蛇郎故事可分为夫妻离别型和夫妻再结合型。夫妻离别型...
摘要: 当代信仰民俗是民间神话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产物。上海青浦区A村女三官神话向尧舜禹三官神话的转变,是地方话语对国家话语从博弈到协调的结果。传统女三官叙事是民众通...
摘 要 :文化遗产作为现代性社会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概念,其产生和发展与这种进程中所产生的人类主体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但这种主体意识又是与现代性社会进程的普遍性相悖的。既通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