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子课题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作者: 毕林 2017年10月17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特大...
本期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研究动态主要涉及了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发展策略,以及民族体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在旅游开发方面,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张位中、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
耕织图,就是以农事耕作与丝棉纺织等为题材的绘画图像。这一图绘形式,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已知的图像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性纹样,如四川成都百花潭出...
摘要: 本文将透过城市社区看中国社会从地域型社会到移民社会转变这一过程,认为城市转型建立在文化转型的基础上,同时也是文化转型的一种表达。城市社区的转型是伴随着移民时...
摘要: 农耕文明背景下中国传统的厕所文化,以广大农村为根据地,以使用农家肥料为特点。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带来了中国文明形态的大转换,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外游客对厕所问题...
摘要: 狗尾藏种型是藏缅语民族的谷种起源神话中内涵深刻、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类型。狗尾藏种这一模式化的情节或象征结构暗示着藏缅语先民从采集-狩猎型生产方式向种植-饲...
摘要: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起源神话大致有四种代表性类型:一,艺术是由神所启示或恩赐的,即神启说或神赐说;二,艺术是由于纪念祖先或感恩祖先而生发的,即纪念祖先说或感恩说...
摘要: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可分为:学术准备、学术起步、稳健发展3个时期。在后两个时期中,可总结出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中的艺术人类学、社会发展中的艺术人类...
摘 要: 借助民间收藏的礼仪文书和信仰仪式活动, 考察明代官方祀典中的三献礼如何通过乡村耆老和地方士绅的文本传抄与仪式操演, 进入到乡村宗教仪式的系统之中, 并结合神功戏表...
摘要: 本文选译自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佐野贤治的新作《宝从田中来》(宝は田から)第一章以乡土为方法。作者重新梳理柳田民俗学的乡土研究方法,指出柳田民俗学作为经世济民之...
摘 要: 后藏望果节仪式作为一个复杂而多义的综合体,其仪式结构和象征意义充满隐喻。结合前人研究、相关文献分析以及后藏望果节的田野实践来看,显然王的符号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主编推介:本期新青年卢翀,男,河南开封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人类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当代社会文化。本文从微信朋友圈着手,试图探讨社交软件对社交行为...
摘要 :作为网络社会中一种新兴的民间叙事,IT笑话被解释为现实世界中社会关系的反映,记录和见证了信息技术引入中国以后所引发的社会变迁。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就通过技术阶层...
摘要 :当代中国由于全球化、现代化发展,以及社会转型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等社会变迁,整个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正在普遍形成都市型的现代生活方式,这为民俗学的研究...
摘要 :通过对冰玉堂历史和功能变化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冰玉堂筹建、使用和重修的历史过程,也是自梳女寻求群体内部认同和社区认同的历史,展现出自梳女与地方社会的...
摘要: 民间玩具构筑着温州人的童年世界。温州民间玩具拥有地域海洋文化的特质,体现着温州人在艰难谋生的缝隙中寻求快乐的人生态度,也潜藏着与海洋和谐共生的传统民俗信仰。...
作者介绍:李扬(1962),男,汉族,四川自贡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香港大学哲学博士 运用普罗普的故事形态理论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中国民间故事形态研究...
摘要: 汉代虎形肖形印的图形内容具有较强的重复性,这些图形来源于汉代人的历史记忆,是汉代人观念、思想的承载物。在汉代普遍的观念与思想影响下,出现了多类以虎为题材的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视野下的中国民间文学笔谈】 当代中国的文化形态充满了丰富的张力,多元与合流、西化与本土的复杂关系,深深地植根于全球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之中。...
摘要: 宗祠祭礼是传统宗族深化血缘认同、维护生活秩序的重要仪式。从先秦《仪礼》的士人祭礼模式初创,到宋明宗族对《家礼》祭礼的继承、变革实践,女性在宗祠祭礼中的角色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