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清代清水江下游苗侗地区,在村落中广泛存在着各种村民自发组合的社会组织,这种民间组织以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该区域会的结合,具有鲜明的血缘祭祀性质,兼具社会...
摘 要: 传统道德惯习作为一种实践体系形成于中国传统的礼俗社会,但在遭遇现代性引发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它的文化诉求越来越难以与当下制度要求相整合。这实际上反映了基于礼...
摘 要: 《周易》建构了一个阴阳创生、相推生化的宇宙观,凝练出一个核心范畴生生。生生不仅是天地间的自然现象与宇宙法则,也是审美的枢机与对象。生生美学建构了中国古典美...
主编推介:本期新青年李文钢,男,云南昭通人,民族学博士,现为贵州大学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和民族政策评估。本文以滇东北一个...
摘 要: 人类学对于族群的研究,历来被分为原生论与建构论两派。卡马洛夫(John L.Comaroff)提出将族群视为分类的观点,超越了原生论与建构论的二分,为理解族群问题提供了新的视...
摘要:香童自身身份的非常与超常变化以及近代以来当权者以及知识阶层对于民间信仰的政策和态度的一系列巨变,使得河南周口地区的看香与跑功这一信仰活动的实践者在讲述自身的...
内容提要:元杂剧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女真民俗文化的作品有十几部,这些剧作承载了大量的女真民俗文化,成为今天重要的民族史料,也是了解一个民族的心灵密码。元杂剧中女真民俗...
摘要: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产生了大量的关于异文化的谣言。青岛德式下水道谣言在近年来影响颇为广大。这一谣言的生产和下水道的文化象征、社会现实的促动和文...
摘要: 对于伪民俗、民俗主义、民俗化等现象,学界和社会长期持批评的态度,将之与造假、腐蚀、抑制、疏离、僵化等特质相关联;也有开放而宽容的学者尝试将民俗的不同形态理解...
杨利慧教授关于神话主义的建构多历年所,日臻成熟。几年前大概是在刘魁立老师召开的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年会上,第一次听到杨利慧关于神话主义的理论构想,我当时就表示了...
主编推介:本期新青年游红霞,女,重庆垫江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本文为游红霞与华东师大田兆元教授合作的田野研究,勾勒出现代都市中满族节...
主编推介:本期新青年孟令法,男,江苏沛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少数民族文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立足于畲族的盘瓠神话...
主编推介:本期新青年张海岚,女,山东德州人,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虚室生白茶文化研修社创始人,研究领域中国茶文化、经济民俗学。本文从茶文化的田野...
摘 要: 隆福寺通过丰厚的历史遗产和皇家寺院的特殊身份,营造出一个人气旺盛的市民空间。隆福寺庙会在这个基础上,焕发出一种民俗经济的活力机制,正是这种文化认同性的商业...
摘 要: 太行山说书人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政策互动、市场互动、礼俗互动,保持并发展了长期的说唱曲艺传统。我们发现民间说唱正在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下,政府与民间,市场与...
为了解冥婚的现状,笔者和美国纪录片导演Maria Yoon团队,在河北宣化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田野调查,采访了为儿子操办了冥婚的母亲翟玉芳、考古技工杨贵福和以操办丧礼为生的郭宣生,...
《黄氏女对金刚经》(以下简称《黄氏女》)在白族文学史上并不是思想与艺术最出色的民间叙事诗篇,却以其在民间流传广远而引人注目。从《白族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到...
民间文艺活动开展的动机,首先在于它是美的,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参与其中,也主要在于可以获得审美享受。我们在强调民间文艺特殊价值的时候,不能忽视其作为文艺的审美特征。...
摘 要: 人类学历来就关注宗教问题,人类学的中国研究当然也会关注中国宗教问题。长期以来,西方人类学对中国宗教的研究,是将中国与中国宗教作为他者而研究。在这种汉学(或...
提 要: 中国民俗语言学从上世纪80年代产生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本文试从其产生的重大学科意义、成就与不足三个方面进行宏观综述。 关键词: 民俗语言学;研究;20年;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