悌道是和孝道并提的中国文化的大问题,孝存悌失是中国伦理发展中出现的奇特现象。悌道是什么样子呢?水浒传提供了一个标本。长期以来,水浒传研究对于水浒中的核心问题--兄弟都...
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神灵世界,素以庞杂繁多、缺乏统一的神系而著称。在一些学者那里,它还常常被看作一个杂乱无章的大杂烩。[24]因为各地民间所信奉的神衹,既有远古时期产生的,...
现代学术研究往往把唐代道教局面描述成上清一系的兴盛。事实上在公元8世纪,与上清派司马承祯、李含光等具同等影响力的,还有叶法善、张果、罗公远等上清之外的道士。尤其是来...
梁祝为什么会葬在一起 梁祝故事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界一般认为梁祝故事起于东晋。但是,目前所有指认为宋代以前的证据,无一足信。我们确切知道最早记载梁...
猿猴抢婚的故事,又被一些学者称作猴娃娘型故事,在我国各地流传颇为普遍。其主要情节型式如下: 1、一老婆子的女儿,为猴取去做妻子。 2、老婆子以喜鹊的指引(或没有此情节)...
关于网络文学的民间性已有很多论述,但对于民间性究竟是网络文学的特征之一,还是其根本核心,却存在众多争议。把民间性看成是网络文学的特征之一,这比较容易得到认同,因为...
内容提要: 与通行的史诗研究进路相反,本文试图从纯粹的文本分析入手,探讨史诗情节可持续生长的结构机制,返以解释史诗传承中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演述现象。我们假定史诗是在...
2007年夏天,我们在四渡赤水的始发站贵州土城镇进行了一次红色调查。土城老街并不长,上街下街加起来不足两千米。但是,老街的红色故事却可以分出若干个传播圈,每一个传播圈都...
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当代学者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与政府合作的原因以及在保护中的角色定位问题,指出:1、从学术的层面上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在我国一直未能进...
民间故事引人人胜,凡是多少听过几个民间故事的人都会有这个体会。我国各地到处都有故事,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也是近年来大家越来越了解而且感到兴奋的事情...
据说第一批红军队伍于1935年1月24日就进了土城,到1月29日一渡赤水,总共在土城呆了6天。72年过去了,土城人民还记得红军穿的是什么衣服吗? 几乎所有70岁左右的老人都只是笼统地说...
【 内容提要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一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蒙古人生性质朴,敬重英雄好汉的理想品质,但是,这些蒙古想像并不出自金庸对于蒙古文化以及蒙古生活的现实了解...
大约早在2006年3月,社会上就开始传出了2007年金猪年的说法。到了2006年下半年,尚未生育的年轻夫妇大约都曾被许多朋友问及明年是否打算生个金猪宝宝?满世界都在盛传2007年出身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人们越来越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触及到人类的切身利益。最近一两年发生的大事件,例如印尼海...
■ 民族村寨文化的现代建构逻辑 肖青在《思想战线》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民族村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而每一次的建构都会对本民族的传统有所选择、传...
近日,刘宗迪先生提起要出版程憬先生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遗著《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一事,向我咨询旧事。现将我在《文坛旧事。一个抒情的现实主义者》(武汉出版社2005年)中有关...
提要: 本文首先对明代宰相张居正的亲属被发往山西为乐户提出驳议,指出山西部分乐户奉张居正为先祖,主要是由于张居正曾经上疏朝廷,恢复向王府配赐乐户的制度,使乐户生活得...
摘要: 体现在武侠小说中的民间智慧与欢乐精神,是衡量这一文类创作成功与否的突出指标。而武侠小说乃至所有通俗小说的情节模式,是特定边界与特定规则前提下的优化选择。实际...
《中国之路》系列访谈节目 访谈嘉宾:陶立璠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教授 杨德林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史专家 访谈背景: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该拥有怎样的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
[ 内容 摘要 ] 社会文化与生活建构着不同的时间框架,当我们在讨论时间指涉性和规定性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时间如何内在化,人们如何成为时间主体,通过最为切近的日常生活体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