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独立后致力于现代化目标。但印度独立50多年来,尽管取得了不少成就,其发展速度却不快,给人以缓慢蹒跚之感。在这种缓慢发展中,传统价值体系的延续起...
一、两派之争与尼赫鲁模式的提出 独立时,印度的农业情况很糟。在1946-1947年以前的40年间,印度的粮食产量只增长了12%,而与此同时人口却增长了40%以上,因而导致印度人均粮食获得...
广东地方实力派是以陈济棠为首的地方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形成于1929年李济深被蒋介石囚禁于汤山,陈济棠取得对广东的控制权以后。在最初的两年时间里,它与蒋介石中央政权保...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其实质是国力特别是经济力的较量。发展自己的经济力,削弱敌方的经济力,便成为交战国重要的经济战略。本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同样是以这一经济...
在当今世界一极多强的多极化力量格局中,冷战时期的许多军事、政治组织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以冷战为背景而成立的北约,在新旧世界格局的交替演变中非但...
1995年法国总统希拉克上台后,针对冷战结束和德国统一等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和法国国际地位不断下降的现实,对冷战时期形成的欧洲战略进行了调整,在仍然坚持戴高乐主义基本...
巴比伦和亚述是两河流域的两个古老帝国。公元前30~前20世纪初,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生活在两河流域南部。前2000年以前,阿摩列伊人入侵两河流域南部,在巴比伦一带定居。前19世纪...
1928-1931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蒋介石集团急欲削藩,以便实行中央集权,为此与冯、阎、桂等地方实力派不断爆发激烈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极力拉拢雄居关外的张学...
掠夺和镇压,偏见和固执,两者结合起来迫使泰国苗人今天处于站不住脚的地位。村寨遭捣毁,承受着种族灭种战争的煎熬。强制执行的同化和融合计划,使重要而独特的苗人文化濒临...
关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原因,在目前的相关论著中大多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当时美苏对华时局的干预这一强有力的国际因素。我们认为,政协得以召开,是当时国内国际因素综合作...
南亚社会中的种姓制以其稳定性、封闭性著称于世。根据它的指导意识形态即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理论来说,各个种姓集团的高低贵贱的排列次序和他们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固定的,通婚是...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第二年(洪武二年)就同高丽正式建交,确立了宗藩关系。洪武三年(1370),又颁科举诏于高丽[1], 诏其国如有行修经明之士,各就本国乡试,贡赴京会试,不...
在战后东西方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遏制战略。随着美、苏、中三方关系的嬗变和科技进步,美国经济遏制战略的重心呈现出从遏制苏...
一日中战争史研究的现状 (一)日本的研究 在日本,主要争论的问题是:塘沽停战协定以后的战争状态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 1.日本近代史研究者把强调连续性的十五年战争论作为一...
在亲历被美国史家称为合众国成立的洗礼的美国南北战争的联邦军队士兵中,竟有一位鲜为人知、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人,他就是中国圣公会的牧师吴虹玉先生。 一、初入学堂 吴虹玉...
新加坡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独立后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由一个自由港口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骄人的成绩素为学术界关注。新加坡的现代化模式可以概括为政治高度控制,...
美国内战以后,在其西部崛起的牧牛王国成为百余年来众多史学家极为关注的热门课题。加之诸多宣传媒体的渲染,牧牛王国历史已颇为人熟知。相比之下,同期在西部兴起的牧羊帝国...
自19世纪末叶以来,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已经100多年了。 美国文明经久不衰,令人刮目和深思。任何人类文明都具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或者说,任何文明都有物质和精神两根支柱...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是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和新教思想家,一生著述等身,其影响遍及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国际学术界历来重视对马丁·路德的研究,我国...
一、童工现象 历史学者习惯上将美国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称为进步运动时期,或称进步主义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完成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