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皇帝在祭告黄帝文中曰:“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内涵却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我们理解中国...
【摘要 】正全球史是当代西方史学的一个分支,以宏观视野为特色。西方历史学科建立以来,从初期的"兰克学派",到后现代的"碎片化"史学,对宏大叙事历来比较排斥。进入20世纪以来,尽管...
【前沿动态】 书籍史是20世纪后半叶在欧美学术界逐渐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它以书籍为中心,研究书籍创作、生产、流通、接受和流传等书籍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及其参与者...
《华裔学志》,听起来很像是一本中文杂志,其实除了陈垣先生所起刊名“华裔学志”四个字之外,书中的中文寥寥,它是一本地道的用西方文字出版的刊物,已经有81年的历史。它也...
商代是中华祭祖文化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上古社会宗教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因“文献不足征”的资料限制和“以经解经”的研究方法所囿,相关研究一直较为薄弱。19世纪...
近10年来,中国大陆学界相继出现“富民”、“农商”、赋役等牧民理政方式和南北整合的有益探索,并在天津、昆明、长春和北京连续举办了四届学术研讨会,迈出了多维度诠释中国...
【摘要】 古埃及人没有对"义"与"利"做出系统阐述,他们对"义"与"利"的理解零散得包含在遗存文献之中。玛阿特是古埃及人据以行动的基本准则,是至高的伦理价值观念,古埃及人的义即体...
20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史研究走过了从艰辛起步到迅猛发展的历程,成果卓著。当前,如何进一步拓宽视野,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新的突破,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走向纵深,为新时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土司制度日益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建构土司学的基础也渐具备。10月25日,首届“中国土司学高层论坛”在吉首大学召开。...
今年是东京审判开庭70周年。回望这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关乎着世界和平的极其重要的审判,至今仍有不容忽视的特别意义。 从古至今,在人类经历的各种人为灾难中,战争造成的损...
【摘要 】正美国著名的环境史学家、丹佛大学约翰·埃文斯历史学杰出教授约翰逊·唐纳德·休斯在其所著《什么是环境史?》一书中将环境史研究的主题宽泛地划分为三大类:"(1)环境因素...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已经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并在时间上实现了同步。与之相应,原来由时间性支配的社会构型也被由空间性支配的当代社会构型所取代。在此背景下,我们必...
“乐浪”最早见载于《汉书》,是郡名,即汉武帝于公元前108年平灭卫氏朝鲜之后,在故地所设置的四个边郡之一。然而,“乐浪”一词早在汉武帝建郡之前即已存在。《逸周书·王会...
不列颠在地理上是欧洲范围内的岛屿,是当今英国领土的主体部分,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然而,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不列颠与欧洲大陆的政治社会关系要比两地的地理关系复杂得多。...
提起海上丝绸之路,一般都认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有三条航线:一是黄海东海航线,从山东登州或扬州、明州、泉州、漳州等地出发,经黄海东海至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二是南...
【摘要】 斯特拉波在《地理志》中花费大量篇幅将荷马描述成希腊地理学的创始人、如实记录古希腊英雄时代的历史学家以及城邦的教育家。他对荷马的解读显然既是对希腊人崇尚荷马...
【摘要】 早期罗马帝国推行城市化运动的结果使得罗马帝国的城市数量迅速膨胀,各地城市也呈现出本身的不同特征。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罗马城市,另一类是各行省城市。特别是各...
丝绸之路指在古代人类各大文明的孕育、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交流、互动作用,并使其各自成长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现代文明进程的亚欧大陆东西方古代交通路线和相关地...
一 中国目录之学发达,至迟可以上溯到汉代。现在可知的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在奉诏校书时分别撰写的《别录》《七略》。二书早已不存,清儒马国翰、洪颐煊、姚...
欧洲复兴计划在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是美国外交史研究的重点问题。国内论著往往从美国国家安全或经济利益的视角对欧洲复兴计划进行探讨,忽略了国家权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