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 提起拜占庭学,知道的人也许不算多。而在这一鲜为人知的学术领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志强已默默深耕30余载。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陈志强,初中毕业后响...
求学时,刘家和就自问,历史学为何不能走西方哲学那样的把握真理的路数呢?中西学术系统的不同特点引起他长期的学习与思考。他发现,“正是由于从古今之变中看到了常,中国古...
法国史研究会成立大会(1979年8月30日) 法国史研究会供图 张芝联先生逝世已经十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活在我的记忆中,宛如昨日。他在世界近现代史、法国史、史学史等诸多方...
1998年9月为张芝联先生庆贺80大寿。(张先生夫妇居左边,端木正夫妇居右边,中间为端木美) 1981年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索布尔先生访问北京,在故宫档案馆合影。(左后二为张芝联先生...
张芝联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快十年了。先生逝世后,学界一直没有举行任何纪念或追思的活动,似乎是怕搅扰了他的安宁。而就个人的感受而言,我也很偏爱这种安宁,因为说实在的,我...
张椿年(1931.10—2017.12),江苏省溧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秘书、副所长、所长等职。曾任第八、第九...
罗荣渠由史转向理论的路子,在当时的历史系中,乃是旁出一枝,离开了传统,人们私下议论起来,视其为“海派”、说他“赶时髦”的不少。君不见,自打此后,另一条不同于既往传...
“我写书时,将在北美能找到的方志都翻遍了” 我最早知道何炳棣这个名字是在“文革”期间。那时,中学教师作为国家干部是可以看《参考消息》的,其中多数内容是外国媒体的报道...
原题:乐于学问而不疲——记西北大学教授张岂之 92岁高龄的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专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在西北大学桃园校区的寓所里,张岂之先生告诉记...
写某个人的纪念文章,大都记其丰功伟绩,至于这个人内心的苦闷、挣扎与彷徨却很少被提到。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因为,怯模糊了被写者的光辉形象;二是因为,恐误读了被写者的...
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e von Ranke)是西方近代史学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他以对史料的透彻批判和“如实直书”的著名声明,开创了西方近代“批判史学”之先河;他通过辛勤的研究和...
原题:中国非洲研究和我的探索之路——访北京大学教授、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 李安山,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非洲研究中心主任。他早年在湖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和中国社...
【核心提示】 对于历史教训人们有自己的选择自由,这话的确不错;有人面对历史教训采取不接受的态度,这样的事例在中外历史上确实太多了。但中国人从很早就坚信:以民为本从而...
【读书者说】 罗哲文先生离开我们了,人们还在怀念他,因为他做的那些事,说过的那些话,写下的那些文字值得人们去怀念。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位和蔼可敬的长者,总是一副笑容可...
得失观实际上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内涵的一部分。关于这个话题,我谨将自己大学任教多年以来与同学们的接触和思考跟大家分享。 首先,我觉得大学生应该养成一种理性、豁达、辩证...
【读书者说】 编者按:丝绸之路文化成为当前学界的热点,也受到多方的关注。海外学者的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对国内相关领域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期《光明悦读》为读者推...
“你来得正好!”刚走进荷兰著名史学家包乐史的家中,这位身材高大、满头银发的长者便将笔者迎进他的书房,指着端放在显眼位置上的一尊金色奖杯说道,“这个奖杯我等了很久,...
1946年10月19日,时年66岁的史学家陈垣平生第一次乘坐飞机。这天他从北平飞赴南京,参加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年会,他的长子、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陈乐素携长孙陈智超从杭州赶到南京明...
科学的“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强大动力,无问题意识便进不了学术研究之门。然而应如何坚持正确的问题意识?学者对“问题意识”有哪些真知灼见?记者近日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佘树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将哲学思辨引进史学理论研究之中。近日,本报记者在西安拜访了88岁的佘树声先生。 读书经历为学术创新做储备 佘树声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