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庐(1903—1987)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治学的最大特色是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西、马融合会通精神。在这种文化观视域下,我们才能准确理解他的学术...
■受访人:钱乘丹(学 者) □采访人:胡 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约记者) 钱乘旦 1985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曾赴哈佛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做博士后,深耕英国史已30余年。...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章开沅在近代史研究中长年耕耘,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史、资产阶级与商会史、早期现代化(或称近代化)史、教会大学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等领域付出更多,取...
叶显恩,1937年生于海南临高,是徽学研究、珠江三角洲区域社会研究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之一。在晚辈后学眼中,他是严师,对学生提携有加,因此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叶老”。如今虽...
近几年,各种史学类工作坊以其日益增强的学术影响力而进入大众视野。比如,公众史学工作坊、人大青年史学工作坊、中国当代史工作坊、“家·春秋”口述历史工作坊等。如何认识...
【追思】 百年学人颔首问道今世终成大典,一代巨擘搁笔西游谁来再续盟书。1月18日17时27分,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长、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
“我是一位在中国考古界内颇具争议的考古学家,主要因为我的创新或曰标新立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这样评价自己。关于创新,何努谈到了四点心得:一是多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王宇信在中学时代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写诗、办黑板报,因为他的愿望是成为一名作家。但1959年春天,一次周口店遗址之行促使王宇信不再做“作家梦”,而...
2016年10月18日,应欧美室之邀,华庆昭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华先生的发言题目为《谈谈做研究和写专著——30年前往事:我是怎样写〈从雅尔...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
王章辉先生是重庆人,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后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曾担任西欧北美研究室主任、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 2014年,我考入中国社会...
原题:中国社会史:从生活到结构的探索——访历史学家、南开大学教授冯尔康 冯尔康教授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在60年的习史、治史过程中,他恪...
【核心提示】张政烺通过在史语所图书室的数年工作,勤奋钻研成为出色的选书员、熟知馆藏的“取书手”、提供各种疑难解答的“活字典”,刻苦自学成为精通古书源流、文史掌故的...
张剑平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却每每感到他仿佛并没有离去,他红润的、微笑的面容时时浮现于眼前。有一次,筹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的...
不久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大会召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邹逸麟等四位学者获得了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 作为中国历史地理...
【追忆】 中国史学上的“通史家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哺育和涵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史家不断献身于通史编纂的名山事业。这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赓续薪火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
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具备殷切的“问题意识”,方能自觉地体现出主动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具有专业内的特殊性,值得予以讨论。 “问题意识”关...
摘要: 对美国外交史的研究是查尔斯·比尔德史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观念及其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得出了国际主义外交路线与美国国家利益相悖的结...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周伟洲的专著《藏史论考》《西域史地论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新近相继出版,本报记者以此为话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顾颉刚一生两次去甘肃,第一次是1937年9月29日至1938年9月9日(其间两次赴西宁约20日),考查甘、青两省教育。第二次去甘,是受兰州大学校长辛树帜之邀,于1948年6月17日至12月7日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