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1959年庐山会议上周恩来的两难处境(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周恩来随后提出算账、收权、归口等5条解决办法,责成李先念、习仲勋等人具体负责落实。他举一反三,从财政部门反映出来的问题联想到其他经济部门存在的问题,还讨论了工业、基建等问题,他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我们综合平衡的工作做得不好,存在的问题比我们想得还更多。今天说一点个人意见,就是没有安排好,一千八(万吨钢)也好,一千六百五(万吨钢)也好,总得有个安排。这个安排就是主席说的综合平衡。旧的平衡打破了,在大跃进的基础上,新的平衡需要逐步建立,一放松就会出失调的现象。”针对清理基建项目,周恩来说:“采取断然措施,坚决砍掉,不要怕得罪人。”
     会议按照预先的安排,除了统一思想,还采取切实的措施,纠正“大跃进”以来积累起来的许多实际问题。谭震林当时评价这几天的会议说:“把经济关键问题都清清楚楚摆出来了,这样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了。这几天算账很重要,很有好处。总理把这个问题再讲一遍,很有必要。”
     在这阶段的会议中,整个来说,反“左”纠偏的呼声比较强烈。但也出现了不同声音。如有的人就提出:不能认为“大跃进”破坏了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那种认为指标越低越能落实的说法,实际上是以“落实”掩盖保守思想。甚至还有人直接指责周恩来,说落实指标就是泄气,是散布悲观情绪。
     所以实际上庐山会议一开始,周恩来就面临着许多矛盾难题。显然,“大跃进”以来膨胀的指标不降低是不行的,不降低就根本无法实现;但降低也不那么容易,你一说调整便有人放冷箭。这就迫使周恩来不得不在务实的同时还要小心地加以解释和说明,他在7月21日开会时针对“泄气”说:“我看不是。落实指标就是要把到底跃进多少回答一下。我只是把问题摆出来,并不是散布悲观情绪。我这个人这一点还有一点干劲吧?总是想搞好吧?我尽管犯过保守主义的错误,但是,你总是要搞好。现在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7月23日,他又在会议上强调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他说:“我希望把落实跟泄气两件事区别一下,不要说数字稍微降低一点就是泄气……只靠干劲,只能冲出一点来,干劲必须落实。”
     周恩来硬是顶着“保守思想”的无端指责,一边检讨,一边埋头做他想做的事情。只要能把指标落到实处就行,至于说自己什么无关紧要。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不直接回击那些对于个人的指责,不正面评价“大跃进”的得失,不过多纠缠思想和理论的是非,不刺激一些敏感的话题;而是用来自基层和部门反映上来的事实,来说明“大跃进”带来的虚夸指标、财政赤字、比例失调等严重后果,然后采取果断措施调整和补救。这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和实干家的处事原则和艺术。
     事实证明,周恩来当时采取的态度和做法是明智的。而彭德怀采取的态度和做法就显得激烈。他7天时间里在西北组发言7次,许多话据说连负责记录的秘书们都“手指发抖”。他说:“要找经济教训,不要埋怨,不要追究责任。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一份,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1070’(注:毛泽东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2年内超过英国)是毛主席决定的,难道他没责任?上海会议他作了批评,说他自己脑子也热了一下。”“政治与经济各有不同的性质,因此思想教育不能代替经济工作。毛主席与党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之高,是全世界找不到的,但滥用这种威信是不行的。”“我们党内总是‘左’的,难以纠正,右的比较好纠正;‘左’的一来,压倒一切,许多人不敢讲话。” 邓小平后来评论说:“彭老总的写信、说话,特别是说话,确有不妥当的地方。”胡乔木也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用那样一种态度提意见,确有不妥之处。当面心平气和地讲,不用赌气,情况也许不同一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