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介石以“保定系”成员为主,开始培训“子弟兵”。他在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中,依靠的力量主要是“保定系”为前导的“黄埔系”。无论是东征时以黄埔毕业生为主的校军、党军,还是北伐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1军,以及后来的南京政府的数百万大军,主要指挥官不少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无论是东征时的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战斗,还是讨伐北洋政府的战斗;无论是进行反共夺权的内战,还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保定军校的毕业生都是重要的指挥官,协助蒋介石具体指挥各军兵种。这是因为指挥数百万的军队必然需要一大批高级将领,而蒋介石自己培训的“黄埔系”还未成熟,羽翼未丰。因此,蒋对保定军校这一清朝末年以来培养的具有现代军事意识和基础的将领,当然十分重视。而蒋又自称是保定军校较早的毕业生,所以,他对这些保定校友格外器重,分别授予高级职务,中下级职务则由黄埔生担任。即使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黄埔系”全面走上接班岗位,“保定系”也没有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蒋介石在筹备黄埔军校以前,无一兵一卒,在国民党内的地位也仅处于二三流。所以,他要夺取国民党内的领导权,没有一批死心塌地的支持者是不可能成功的。再则他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先夺军权,再夺党权和政权的行为,受到多方面的质疑:一是党内以西山会议派为代表的国民党元老派,二是以胡汉民、汪精卫为首的现职党内领袖,三是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这就需要一批基本的支持力量,“保定系”和“留日系”适应了这一形势,他们和蒋介石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忠于蒋介石以反共为核心的军事路线。特别是“保定系”,成为蒋介石的基本支持力量。
军事教官陈诚“保定系”之所以被蒋介石所用,为南京政府效力,这是因为他们也有所求,蒋介石和南京政府能够提供他们需要的一切。当年报考保定军校的青年,除了身体素质要好以外,还需要相当的文化知识,可以算是社会上的人才,他们如果不进军校,运用自己的智力进入普通大学,也很有可能在其他领域有所成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们投身军旅,除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以外,更主要的是政治上的追求,希冀有所成功,光宗耀祖。陈诚就是典型个案,他原毕业于浙江体育专科学校,后考入保定军校,以后又留学日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