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记录,十几天后,1985年2月2日,“李锐给我传过话来,他对三峡工程建设感到悲观,认为三峡工程上马将铸成大错。” 直到1992年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前,李锐也没有放弃一搏。是年元旦,他上书中央常委:“三峡工程现在不能上马。” 此前的1989年1月和4月,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两度对外表示,三峡工程“五年内上不去”,这让李锐看到缓行迹象。但三年后,上马之声又紧锣密鼓地在媒体上传开。 在写给中央常委的意见中,李锐重申投资太大、移民太多、泥沙淤积、上游洪灾等问题,建议“还是到21世纪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再决定为好”。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此时的形势已难逆转。 在1992年4月3日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表决器的25票,投赞成票的共占出席人数的67%,超过2/3。 “比需要的过半数还多451票。”李鹏在《日记》中写道。 “三分之一的人反对、不投票,人代会上通过的决议,没有这样的历史。”李锐向本刊记者感叹。 在这次会议上,台湾代表黄顺新向中外新闻界散发动议材料:“由于涉及领域宽广,未知因素太多,疑问不少,审议讨论时间太短,反面资料与意见的发表不充分、对工程建设的利弊尚难有深入、正确、统一的认识。因此,我们认为表决这样一个重大议案,应特别慎重,应将本案作重大议案处理,应有三分之二以上代表赞成才可通过。” 在会议即将表决前,黄顺新突然要求发言,因未安排这一程序,黄未被允许,旋即退席。 4月4日,表决通过后的第二天,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成员魏廷(时任长江委主任)的评论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美国的胡佛大坝开始争论也很激烈,最后由罗斯福总统拍板。而三峡工程反复论证,现在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这正是社会主义民主决策的充分体现。” 上马复上书 论战并未因全国人大表决通过而结束。 1993年、1994年,李锐三次单独或领衔上书中央领导:“建议听一次反面意见”,“建议暂缓上马”,“建议继续论证”。 “我最后一次上书,是在三峡开工(1994年12月正式开工)一年后,要它停工,那时停工还来得及。”李锐对本刊记者说,后来他被要求“服从大局”。 李鹏在《日记》中写道,1996年4月14日,“朱镕基对我说,李锐给他打电话,要求中央停建三峡工程。他已报告江泽民同志,并对李锐作了工作,劝他不要搞串联”,“江泽民同志在电话里向我谈了几点:李锐上书要求停建三峡工程已被制止,要他从大局出发。” 其后,李锐没再就三峡工程主动上书,但“给陆钦侃他们转交(的次数)多了”。 可以查证的是,从1998年到2004年,陆钦侃、翁长溥等人至少四次上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