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纳塔莉·戴维斯:《马丹·盖赫返乡记》(Natalie Zeman Davis,Le Retiur de Martin Guerre),江政宽译,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0年出版。 ---------------------------------------- 下面再简单地举出一本国内读者比较熟悉的微观史学名作。那就是法国年鉴派名家埃马纽埃尔·勒胡瓦拉杜里的《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这本书的作者运用的也是宗教裁判所的审讯资料。所不同的是,这次宗教裁判所法庭不是对某一个人的审讯,而是一次集体审讯,即是对一个山村的异教徒长达一年多的审讯,共计578次审讯。总共涉及98个案件,有114人受到起诉或追究,其中48人是妇女。审讯的内容又十分广泛,包括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乃至私生活。由于勒胡瓦拉杜里成功地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处理这批审讯材料,从而活生生地描绘了14世纪初法国南部山村的生活,鲜活地勾勒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心态。《蒙塔尤》一书表明,微观史学并不是只能分析很小的对象,如一个人或少数人。如果有合适的史料,它也同样可以研究大得多的对象,如一个村庄,或几个村社,甚至一个城市和地区。自然,运用微观研究方法分析某座城市,与一般地写一部这座城市的通史是不一样的。微观研究的方法往往像《蒙塔尤》那样,并不提供研究对象(一个山村或城市)的完整历史发展,但却通过对某些方面,某些点的具体描绘揭示这个山村或城市的风貌、精神、生活、隐蔽的意义。这可以加深我们的了解,并起到举一反三,以小见大的作用。就像“它是一团‘泥’,我们由此而可以了解所有的泥制品。”① 以上列举的这些作品足以说明,微观史学的形式、内容、风格等都是多样的。不可能归纳出统一的规范来。但如前所述,微观史学作品还是有它的一些共同的特点的。 四 下面简短地说一下微观史学的缺陷和受到的批评。有些批评是涉及某些具体的学术见解的。如微观史学理论家和思想史学者拉卡普拉就怀疑是否确实存在如金兹伯格等人认为的在欧洲有一个绵延长久的通俗文化底层②。更多的批评是有关微观史学的方法和内容的。如认为微观史家的方法集中于小规模的历史,这样就把历史缩小在偏重趣闻轶事和对古物的癖好的范围,并且容易把过去的文化浪漫化和幻想化。由于微观史学家爱好研究稳定的社会,如中世纪,这样就不擅长研究以变化见快的近现代社会,也不会研究政治③。 围绕微观史学的争论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历史学长久以来存在的经典难题,即如何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如何把两者结合好。战后六七十年代新史学鼎盛时,研究长时段、结构、宏观过程蔚然成风。当时新史学家不无骄傲地认为,只有深入揭示历史的深层结构、宏观过程,才能真正说明历史的本质,或给人以全面的了解。但这种宏观研究忽视了不可重复的和特殊的事物,特别是忽视历史主体“人”的研究。这就使历史失去了丰富多采、鲜活生动的内容和面貌。微观史学的兴起正是极大地丰富了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微观史学研究对象的特点不仅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更在于它的特别丰厚的内容的积存。由于研究对象的规模的狭小,微观史学家就有可能重彩浓墨加以描述。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宏观研究中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枯燥。但微观研究并不能顶替宏观研究。尽管微观史学家总是强调要小中见大,要把小点的研究与大的意义相联系,但这种大的意义往往只是局限于某一方面,某一问题和领域,而不可能是一个宏观过程。这是由微观史学的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微观史学不可能自动地克服上述经典难题,即把对某一个别现象或单一政治事件的叙述与对宏观过程的评定结合起来。 ---------------------------------------- 注释: ①《<蒙塔尤>四人谈》,俞金尧:《微观史研究:以小见大》,载《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1期,第119页。 ②参见拉卡普拉:《历史与批评》(Dominick La Capra,History and Criticis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2),第45-69页。 ③参见伊格尔斯,《20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Georg G.Iggers,Historiogra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From Scientific Objectivity to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1977),第113页。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