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20世纪史家探索史学民族风格成就举要(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人文杂志》 陈其泰 参加讨论

范文澜的史著有鲜明的观点和浓厚的理论色彩,是以对大量史实的准确把握和深入考辨为基础而升华出来的,全书蕴涵着丰富知识、消化了大量史料;而在章节结构和内容 层次上又做到细针密线、妥善安排,因而章法分明、组织严密、布局合理。这显然是对传统史学重视体裁、体例运用的继承和发展。范著的章节结构从内容到标题,都是苦心经营、设计的,既能鲜明地揭示出历史演进的特点,又布局合理匀称,前后连贯照应。如第二编“汉族中央集权的封建统一国家的成立到经济基地扩展大帝国的出现--秦汉至隋统一”,共六章,秦朝西汉各一章,标题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汉族统一国家成立时期--秦”;国家统一巩固后对外扩展时期--西汉”。不把东汉和三国分开,而合设一章,为“继续向外发展并由统一走向分裂时期--东汉三国”。三国以后的历史更加复杂纷繁,书中不采取一般按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分述这样的格局,而是分设“短期统一与黄河流域又一次大破坏时期--西晋十六国”,“长江流域经济 文化发展时期--东晋南朝”,“黄河流域各族大融化时期--北朝”,作为此篇之后 三章。这样的布局和标题,确更能从政治、经济、统一规模及曲折、民族关系几个主要方面,揭示出各个时期或朝代历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地位,同时,也使长期分裂纷杂的一段历史,显得不那么乱了。
    书中各个章节,都是精心构撰,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法度谨严。我们特以二节来说明。第一编第四章(东周)第五节“各族的斗争与融合”,分为三大层次。首先叙述“中国”、“夏”、“诸夏”、“华族”、“裔”和“夷”等名称的由来,和经过华族与居住在中国内部及四方的种族斗争,华夏文化扩大、各族不断融合的趋势。其次,叙述中原地区华族与其他族杂居的情况,以及南、东、北、西四方少数族的分布及其活动。再次,叙述华族凭藉优势的文化和政治力量,终于融合了四方诸族。最后得出结论,“东 周时期华族逐渐巩固了在黄河流域的统治地位,为秦汉统一作初步的准备”。全节不足2500字,却包括了详审的材料,清楚地论述了各族如何分布,如何斗争和融合,甚至详及戎、狄与华族各国互相攻伐的次数,而且有深刻的分析,辩证地揭示出华夷关系不同层面的意义和中国各族逐步融合的趋势。单独来读,完全称得上是一篇兼具思想性与学术性,内容丰富而又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优秀论文。再如,第二编第一节“西汉政治概况”。首先论述汉高祖刘邦执行与民休息的方针。著者提出中心论点:“有非凡政治才能的汉高帝,在位七年,做着一件大事,那就是为与民休息准备各种条件。”以下每一项,“建立制度”,“招集官僚”,“压抑商贾”,“对匈奴和亲”,项项都归结到有利于人民休息。然后更进一层叙述汉高帝又致力于战争的善后措施,包括封文武功臣,对从军吏卒赐爵,劝告流民回乡务农,对因饥饿穷困卖身为奴者释免为庶民等,从而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满意。又进而叙述刘邦“政治上的大成功”--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当时朝廷力量不足,需要同姓王的支持),迁徙豪强。最后归结说:“汉高帝在位七年规定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给盛大的汉朝奠定了基础。”此为本节第一大段落,纲举目张,内容详赡而组织严密,层层深入,前后呼照。以此为基础,然后展开对西汉政治的发展和衰落的前、中、后三个时期的论述。
    在历史的文字表述上,范文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史著的语言,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隽永、优美、活泼、洗炼的特色。他写汉武帝,说:“汉武帝凭藉前期所 积累的财富与汉景帝所完成的全国统一,再加上本人雄才大略的特性与在位五十四年的长久时间,对外用兵,扩张疆土,对内兴作,多所创建(主要是水利),把道家思想的无 为政治,改变为以儒家学说为装饰的多欲政治。通过汉武帝,农民付出‘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代价,造成军事、文化的极盛时期。西汉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如大经学家大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大农学家赵过,大探险家张骞,以及民间诗人所创作经大音乐家李延年协律的乐府歌诗,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这是历史上非常灿烂的一个时期,汉武帝就是这个灿烂时期的总代表。”(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39页。)态度鲜明地、集中地、准确地对汉武帝的贡献和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作出评价,气势豪迈,评价准确,力透纸背。他称唐太宗是取得“空前成功的皇帝”,深刻而生动地分析唐太宗的政治性格和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隋朝是唐太宗的一面宝鉴。隋朝的盛衰兴亡,给他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农民大起义,使这个出身大贵族的雄豪子弟,不得不在事实前面,认识了劳动民众的巨大威力。得罪了民众,就像隋炀帝那样集全部权利于一身的皇帝,也难逃亡国杀身的后果。他认识到要巩固自己 的统治权,就必须不得罪民众,这是他取得贞观之治的根本原因,也是被称为英明的封建皇帝的根本原因。”(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人民出版社,1965年 ,第93-94页。)“唐太宗鼓励群臣犯颜直谏,魏徵在谏臣中尤为突出。魏徵敢于据理力争,即使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也还是神色不变,继续讲理。某次唐太宗退朝回宫中,发怒道:‘总有一天杀死这个乡下佬!’长孙皇后问杀谁。他说:‘魏徵常常当众侮辱我 。’长孙皇后道贺,说:‘魏徵忠直,正因为陛下是明主。’他听了怒气才平下去。他出身大贵族,在战阵上又是奋击直前的猛将,性格非常雄豪,自然忍受不得魏徵的直谏,可是他有一个最大的畏惧,就是怕亡国。魏徵看准这一点,往往引隋事作例证,使他忍气接受谏诤。”(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96、108、116页。)对武则天,书中称她是“刚强机智的政治家”,“贞观时期所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得到切实的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又引《颜氏家训》中所载邺下有专由妇人主持门户的鲜卑遗风,来论述武则天称帝的社会习俗背景,更 别具情趣:“武则天通文史,多权谋,自然是取得政权的一些条件,但突破太后临朝称制的惯例,正式登皇帝位,建立朝代,却是历史上唯一的创举。她能这样做,是和当时 社会习俗有关联的。……大抵北方受鲜卑统治的影响,礼法束缚比较微弱,妇人有发挥才能的较多机会,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武则天就是从这种风气里产生出来的杰出人物。”(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96、108、116页。)他分析唐太宗因骄侈心的滋长,代替了前期的求治心,而成为唐朝由治安转向危亡的关键:“唐玄宗在开元 年间是励精求治的皇帝。但是比起唐太宗、武则天来,就显出他是弱点最大的一人。唐太宗经常以‘守成难’、‘慎终如始’警戒自己,武则天执持政柄,权不下移,唐玄宗 恰恰相反,在励精求治,取得成就以后,便筋疲力尽,骄侈心代替了求治心。唐朝到开元时期才达到了极盛的顶点,也就在这个时期的季年,造成了天宝时期的乱源。唐太宗 曾说,‘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开元时期正是从治安转向危亡的过程,唐玄宗的骄侈心又正是这个转向的关键。”(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 第96、108、116页。)更是以精辟、生动的语言,总结出深刻的历史教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