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前引柯林武德语见:《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19、243、259、245等页。 ②前引亨佩尔语见于他所著《普遍规律在历史学中的作用》一文。该文的英文本收录在加德纳编的《史学理论》(Theories of History ed. by P. Gardiner)一书中,中译文已由杜蒲和柳卸林译载于《史学理论》1987年第3期。 ③参见笔者所撰《现代西方历史学和科学哲学中的非决定论问题》,载《史学理论》1987年第1期。 ④以上所引马克思、恩格斯语分别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8-79页;第2卷,第237、321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⑤以上引明克语见伊格尔斯和帕克编《国际史学概览·当代的研究与理论》(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storical Studies, Comtemporary Research and Theory, ed. by G. Iggers and H. Parker)1979年英文版,第22-23页。 ⑥《历史的观念》,第331-332页。 ⑦前引克罗齐语分别见他所著《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4、35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8页。 ⑨见伊格尔斯著《欧洲史学新方向》(New Directions in Western Historiography, by G. G. lggers),第33页。其中hermeneutic一词,我国学界多译作“解释学”或“阐释学”。其语源出自希腊神话中的Hermes,他作为众神使者向世人传达神意。后来在基督教神学中有“释经学”。狄尔泰把该词引入哲学,意在强调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根本区别,强调前者绝不适于采用自然科学方法,只适于运用hermeneutic方法,并强调其要旨在于对所研究的人文对象的内在精神加以“领悟”(verstehen),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解释或阐释,因此将该词译为“悟释”似较妥帖。 ⑩该书英文名为Which Road to the Past? Two Views of History, by R. H. Fogel and G. R. Elton, (Yale Univ. Press, 1983)已由我们译为中文,将由三联书店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