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贯穿清史的一条主线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社会科学战线》 戴逸 参加讨论

新修《清史》的总体设计,内设《通纪》,共8卷本,拟写300万字,占全书约三千万字的十分之一。通纪与典志、传记、史表、图录共五项,合为新修《清史》的主体内容。五项都是新《清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通纪之重要,可用“全书的总纲”、“全书的核心”来概括。
    纂修新《清史》,是当代中国一项世纪性的文化学术工程,是学术界百年宏图大业,需要所有学者、专家都来关心它,支持它,并积极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因为这个缘故,我想就《通纪》的基本内容作一简介,实际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结构设计,以期引起讨论,企盼提出更富有创见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通纪》达到高水平、高质量。
    
    新修《清史》设置五个部分,即通纪、典志、传记、史表、图录,一方面集成了传统史书的体裁,一方面也吸收了20世纪以来新的体裁,他们各有长处。传统的纪、传、表、志体裁的优点,有比较大的包容量。中国传统史书,如二十六史,都是用传统体裁写的,直到上个世纪,从梁启超、章太炎开始才有了章节体,以后的20世纪100年都用章节体,而传统体裁几乎被废弃不用了,只有罗尔纲修《太平天国史》用了传统体裁。我认为,这两种体裁都有它的优点,也各有它自身的缺陷。我们新修《清史》,主要采用了传统史书的传统体裁,发挥其包含量大的优点,从各个方面反映清代历史内容,体现历史发展演变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我们又考虑到20世纪以来盛行的章节体的长处,就在于它能表现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揭示历史的规律,可以对历史进行连续性的、立体式的、有重点的编写。所以,我们设计的五个部分,其中四个部分是用传统体裁,一个部分即《通纪》采用章节体。
    何为“通纪”?按我的设想,通纪也就是通史。或者不叫通纪叫“总序”?或者干脆就叫“通史”?名称应以准确、贴切为好,究竟哪个名称更好,可以讨论而后定。
    不论用哪个名称,现在姑且称“通纪”,就是用8卷本、300万字的规模,把清代300年史加以扼要的叙述,前后贯通,表现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我们的历史观,阐明清代从崛起,到发展与鼎盛时期,到衰落以至于灭亡的全过程。这里面,当然要多方面反映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内容,包括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各个方面,包括意识形态、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这些方面的叙述都比较简略。这8卷是宏观地叙述,一方面不能过于简略,否则很多问题就说不清;另一方面又不能太细,内容过多,通纪部分承担不了。因此很多内容要由纪、传、表、志分别承担。
    《通纪》分为8卷本,是根据清史的内容和新修《清史》的各部分的比例,经过反复考虑以后才定下来的。有一种意见,主张《通纪》不宜写多,写两卷就够了。我觉得这样写困难比较大,第一,要阐明清朝300年发展大势,两卷本是不够的,100万字以内不行,3卷也不够,8卷已经是比较少的了。300年的时间跨度很长,内容太多,前后变化太大,比较短的篇幅难以说清这个大势,很多问题说不清楚。第二,《通纪》部分涉及的内容,如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都需照顾到,不能太简略。再比如,《通纪》重点讲政治、军事、外交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也只有在这里可以说清楚,在后边就没有地方再讲了。就说军事,清朝打仗可不得了,17世纪打了一个世纪,18世纪是一个太平世纪,当然也有乾隆朝的十大武功,但是战争还是比较少。到19世纪时,又打了一个世纪,从白莲教,太平天国,到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八国联军,整整打了一个世纪。哪个志能写战争呢?《兵志》是不能写战争的。因为《兵志》是记述军队的编制,讲八旗、绿营的编制,不能写打仗的事,所以,不能指望《兵志》来解决具体战争问题。那么,传记能写吗?的确,有些人物参与过战争,可能是个统帅。但一次战争中统帅也常常撤换,写一个人物不可能贯穿地写一场战争。至于《表》,就更无法反映战争的内容了。显然,只有《通纪》才能反映这么多、这么重要的、这么激烈的战争!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要求写到《通纪》部分。再如,鸦片战争过程不一定展开,不能写得很多、很详细,但不能没有它。政治斗争也是这样,有许多重大的政治斗争,如雍正夺嫡问题,有各种不同意见,有的认为,雍正是合法继承;有的认为雍正是非法继承。这些都可以讨论,但雍正继位这件事不能不写,放到哪里去写呢?也只能在《通纪》里去写。雍正帝传肯定要写这个内容,但涉及的人多,内容也多,不能全写进传记里。再如,北京政变,慈禧上台,当然可在慈禧传里写,主要还是在《通纪》里写。很清楚,没有相当规模的《通纪》,无法处理这些政治上、军事上的重大事件。
    原先我曾设计《载纪》,将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如南明、吴三桂建周政权、太平天国、准噶尔等,都附载于清史,名为《载记》,这也是沿用了二十四史中《晋书》的体例。后来,反对设《载记》的意见比较多,我也就把它撤掉了。那么,《载纪》里的内容放到哪里去写呢?如上面提到的太平天国,不仅是打仗,不仅是军事,还有一些制度:“天朝田亩制度”、“守土乡官制”、“天历”等,都可以放到《通纪》里写。准噶尔的丘尔干会议,是一项很重要的制度,但不是清朝的制度,在官制里也不能写,跟准噶尔打仗的内容,该写在哪里呢?显而易见,这些内容只能写到《通纪》里,这就使《通纪》的内容很拥挤,用8卷写,已显得容纳困难,如用二、三卷,就将使《通纪》困难重重,无法承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