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贯穿清史的一条主线(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社会科学战线》 戴逸 参加讨论

第三卷: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康熙之治(1684~1722)
    进入康熙中后期,也是康雍乾盛世的开端。在统一南中国、平三藩、收复台湾时,清朝后方起火。一是在黑龙江流域,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跨过广阔的西伯利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到达太平洋边上。这个速度是很快的,因为西伯利亚空旷无人,没有抵抗。但是俄罗斯入侵到黑龙江,建立据点,遭遇强大的反抗,跟达斡尔人、赫哲人交战非常激烈。另一件事是察哈尔蒙古的布尔尼在三藩之乱时叛乱。第三件,威胁最大的就是准噶尔在新疆伊犁崛起。这三支力量,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北、一个在北方,迫使康熙一面打前边,一面看后边。布尔尼叛乱时,北方已没有军队,都派到南方去了,当时满族还比较能战,是图海率领满族的家奴去打的。东北方面,雅克萨战争打败了俄罗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安定了中俄东段边界。《尼布楚条约》所划的边界比我们现在的领土要大得多了。布尔尼也很快平定下来。西北方最主要的敌人是准噶尔,它的根据地在伊犁,军队很强大,已经把新疆都占领了,往西打到哈萨克,现在中亚细亚的大部分国家当时都是它的势力范围,东边袭扰整个外蒙古,往南威胁内蒙古,外蒙古的领袖包括哲布尊丹巴、三个大汗往南跑,向康熙求援。北方相当紧张。这个时候康熙发兵,在乌兰布通一战把噶尔丹打得大败,噶尔丹逃到外蒙。当时,行军很困难,进不了外蒙,相持了很长时间。1736年噶尔丹病死,这场持续了七八年的战争才告一段落。但准噶尔的问题并不是那么轻易解决得了的,它往南攻打北京的威胁解除了(乌兰布通距离北京只有八百里),但是它的老窝伊犁仍然被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喇布坦占领,清朝与策妄阿喇布坦时战时和。策妄阿喇布坦曾经派军队进入西藏,所以康熙末年有一场援藏战争。那场战争一开始也是全军覆没,后来派十四皇子胤禵去,还有岳钟琪、年羹尧也都是在那场战争崭露头角的。雍正时又在外蒙打和通泊战役、打光显寺战役。和通泊战役清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光显寺战役策妄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双方打了平手。乾隆初年开始讲和,以阿尔泰山为界。乾隆二十年以前,噶尔丹策凌死掉,他是准噶尔比较英明的领袖。他死后准噶尔内讧,达瓦齐上台,排斥异己,准噶尔很多人跑到内地投奔乾隆,这给了乾隆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实在说,当时准噶尔要是不内讧,清朝政府就无法统一。因为当时到新疆去打仗谈何容易!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靠马、靠步行,粮食也很难运输,当时也想办法商运粮食,但北京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石米,运到那边要十七、八两银子,开销很大,仗没法打。所以乾隆当时看到准噶尔内讧,决定“平准”,把来投奔的人都派回去,让他们自己打自己。出兵时朝廷的许多大臣都反对,乾隆说所有的人都反对我平准,说这是劳师无功。特别是刘统勋,这个人是迂夫子,他说没有粮食。这还顾得了粮食啊,你进去吃人家的呀,因地就粮。他说粮食要准备三年,三年之后时机早就过去了,还打什么仗啊!清朝就是这样进入新疆,而且先锋就是那些投降过来的人马,主要是阿睦尔撒纳。进入新疆后,清朝军队因为粮食问题跟不上,所以一进伊犁把达瓦齐抓住后,清朝马上撤退,只留了几百人。准噶尔又重新起来反抗,把驻守的军队都杀掉,这就有了第二次“平准”。这中间的曲折从略。平下来以后,打大小和卓就顺理成章,比较容易了。这样,我们才有北疆、南疆、西藏这样的地方,不经过这一战是没有这些地方的。在当时新疆,蒙古人是主要的,由于它反复叛乱,乾隆非常恼火,采取了屠杀政策,应该说是一种民族灭绝政策。可见战争是血腥残酷的,进步的事业也是要用残酷的代价换来的,绝没有什么仁慈之师。乾隆不好说把他们都屠杀,他叫“办理”,把这个人给“办理”了。他要求进关办理,不要在新疆杀掉。他的这场战争我们肯定是进步的,没有这场战争中国统一不了,但是这场统一战争付出很惨痛的、血腥的代价。乾隆的残暴行为将来写的时候要写出来,不能说好就都是好的,什么缺点也没有。
    康熙在北方打仗的同时,还抓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康熙中叶以后特别注意这方面:治河,治黄河不惜工本;垦荒,因为经过大战乱后人死得多,没有人种地,把荒了的田地都垦出来;北方是挖井,雍正时光陕西一省就挖了5万口井。平定三藩后,一百年没有战争,经济能够恢复、发展,这是首要和根本的条件。中原地区长期安定为康雍乾盛世创造了条件,所以康雍乾盛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统一,一个是经济。这是第三卷康雍乾前期的重点内容。
    第四卷:雍正改革和乾隆统一全国(1723~1776)
    康熙后期问题也多了。一方面儿子太多,二十多个儿子抢皇位抢得一塌糊涂,抢得康熙为之痛哭,太子立了又废,废了又立,闹得很厉害。另一方面官员贪污,吏治松弛。康熙时的官饷很少,也是低薪制,三藩之乱时全国知县不发俸银,要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搜刮加剧,后来逐渐好转。雍正上台,我们不管他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学术界分歧很大,但他上台后确实是力行改革,严厉惩治贪官,成立“会考府”,就像我们今天的反贪污办公室的性质。雍正还从制度上进行整顿,实行高薪,耗羡归公,设养廉银等。没有雍正的改革,乾隆难以为继,所以应当肯定雍正的功劳。虽然雍正与准噶尔打仗时,没有打大胜仗,但是他在改革内务上很有成绩。从雍正以后,国库的存银逐渐增加,国家有钱了。
    第四卷从雍正上台一直到乾隆四十多年,这一段是康雍乾盛世的后期,也是最高峰。一个是乾隆二十年以后两次“平准”,一次“平回”(维吾尔),完成全国的统一,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大的功绩,所以毛主席说我们现在是靠乾隆吃饭,我们今天的版图是乾隆时奠定的。经济上又继承了康熙的有关政策,又向周边移民。中国从康雍乾开始移民的方向不一样了,中国从前历史上的移民都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从长江流域向珠江流域移民,康雍乾时期人口极度增加,移民向四面八方移动,中原地区是核心,向南移民、向西移民,很多新疆移民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还向东北移民。东北在清初时人口极少,南怀仁记载他们跟康熙到松花江去,一过铁岭,全是大森林,蔽天遮日,铁岭在辽宁省,吉林、黑龙江都是大森林、大沼泽地,所以生态环境后来破坏得很厉害,森林都被烧光了。我们有一卷《生态志》,要写一写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个工作是很艰巨的。农业上,乾隆大搞水利,有一次黄河青龙冈决口,花了两年才堵上口子,用了半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不惜工本。清朝皇帝十分注意农业、关心农业,档案馆里保存的“粮食雨水条子”,每一年每个月各个县都要上报各地下雨几寸,粮食价格多少,大豆多少、米多少、小麦多少钱。我想把这部分档案整理出来,这是大面积的经济和气象资料,全世界没有这么大面积、长时间的资料,这都是最珍贵的历史资料。乾隆时期经济上的繁荣可以说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明朝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记录最高没有超过8000万人,当然实际人口可能达到甚至超过了1亿。清朝就不一样,乾隆六年人口为1亿4千多万,这是正式统计,比较准确,乾隆末年人口3亿,道光4亿,道光以后一直打仗,到民国时期也没有增加。明朝以前,中国粮食的生产能养活不到1亿人,到乾隆时养活3亿,粮食生产增加1倍多,这还不算历史上最高水平吗?农业国的经济就是看农业生产,粮食生产多了就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我认为清朝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汉唐。唐朝是6000万人口,汉朝最多是5000万人口,只能生产养活这么多人的粮食,而清朝有养活4亿多人的粮食,所以经济发展水平肯定超过汉唐。在世界上有两种统计,一种说中国的农业产量占全世界的32%,比全欧洲生产的粮食还多;还有一种说法是占全世界的24%,差不多占1/4。究竟哪一种准确,我现在也没法判断,将来我们写的时候能不能把它搞清楚,究竟当年的GDP是多少?这个工作也是比较难的,但不妨做一做。当时清朝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工农业的产值全部超过欧洲,就是现在的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加起来赶不上一个中国。当然他们的人也比较少,全欧洲的人口到不了3亿,特别是英国、法国,人均生产水平比我们高、生活水平比我们高、劳动生产率比我们高,走在我们前面。但是他们还没有经过产业革命,产量的增加还很有限,当时中国可以说是全世界的经济大国,这个资料是我从肯尼迪的名著《大国的兴衰》上看到的,他说的也不一定可靠、准确,但他是有根据的,是引用了一个统计学家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