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向西方介绍中国科技成就第一人:英国汉学家李约瑟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国学网 陈友冰 参加讨论
李约瑟(JosephTerenceMontgomery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剑桥大学博士,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的教授,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御前顾问”(CH)。1952年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的第一位部长。1968年在巴黎第12届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上,被授予科技史学界最高荣誉的乔治萨顿(Sarton)奖章。同年又荣获意大利伦纳多奖。1971年8月,在莫斯科第十三届国际科学史大会,被选为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会主席(1972-1974年)。1990年7月日本福冈市授予他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同年8月第六届中国科学史国际讨论会在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举行,兼贺李约瑟九十华诞。李约瑟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亲自发起并分别就任英中友好协会会长、英中了解协会会长。通过科研,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史学家。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委员会”,并兼任秘书长,赴中国东北及朝鲜战场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报告中,他支持中国关于美军在朝鲜战场中使用细菌战的指控,为此李约瑟受到英国乃至西方学术界的政治谴责,连李约瑟的传记者西蒙?温彻斯特(SimonWinchester)也认为:“李约瑟理智地爱着共产主义,然而共产党的间谍人员却无情地欺骗了他”。美国政府甚至把他列入“黑名单”,直到1970年代才从黑名单中移出。1980年,为表达中国人民对李约瑟的友好感情,表彰他为增进英中科学家的交流做出的贡献,1983年11月,中国国家科委授予李约瑟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1990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我国天文工作者新发现的四颗小行星之一,国际编号2790,经国际小行星组织批准,命名为“李约瑟星”。1994年李约瑟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授予李约瑟为该所名誉教授。为祝贺他的九十华诞,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于1990年9月8日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文全译本。
    李约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发表科学论文300多篇,学术著作约50种。他早年以生物化学研究而著称,30-40年代出版了《化学胚胎学》(三卷本)及《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等重要论著。但一生贡献最大的也是长期从事研究的则是中国科学技术史。著有和主编有《中国科技史》和《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特别是《中国科技史》,这部七大卷长达三十四分册的系列巨著,可以说耗费了他一生主要精力。《中国科技史》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中国科技史·导论》)
    李约瑟不仅终生献身于中国科技史事业,还带动一批学者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如鲁桂珍、王铃、何丙郁、钱存训、黄兴宗、罗宾逊、席文、白馥兰、卜鲁、叶山、库恩、贝思朗、罗荣邦、屈志仁、刘广定、鲁维一、郭郛等人,这一群体从不同方面协助他完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世界罕有其匹的巨大学术工程。李约瑟预见到对中国未来的崛起和对世界文明将再次作出巨大贡献:现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转述了李约瑟临终前的观点:“李约瑟先生透过他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他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大贡献。”
    一、李约瑟的汉学研究历程

李约瑟于1900年12月9日,生于伦敦一个有教养的中产阶级苏格兰家庭,为独子。父亲是军医,母亲是音乐教师和作曲家。1914年夏,入爱尔兰诺普顿郡昂德尔公学学习。1918年10月,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基兹学院选习生理学、解剖学和动物学,后改习生物化学。在剑桥大学完成全部高等教育学历(1921年学士,1925年1月硕士,1925年10月博士)。1922年夏,从冈维尔-基兹学院毕业。1924年聘为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的教授(fellow),在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实验室工作,研究胚胎学和形态发生。本年9月13日,与同学多萝西?玛丽?莫伊尔(李大斐)结婚。1931年,出席伦敦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化学胚胎学》三卷本在剑桥出版。1936年在剑桥大学创办科学史讲座,任康福德-麦克劳林基金会司库。1937年,三个中国人来他的实验室一起工作其中就有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鲁桂珍鲁桂珍(1904-1991),是南京一位药剂师的女儿,金陵女子大学毕业来剑桥攻读博士学位。鲁桂珍和同来的王应睐、沈诗章向李约瑟介绍中国悠久的科学发明和医药学,给身处“西方中心论”环境中的李约瑟带来很大的心灵震动,使他感到“一个宝贵的信念,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中国科技史·导论》)。从此之后,李约瑟对中国科学发生极大兴趣,开始学习汉语,立志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1939年,与鲁桂珍合撰第一篇中国科技史论文《中国营养学史上的一个贡献》。194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1942年9月,受英国文化委员会之命执行援华任务;先赴美国华盛顿考察英国中央科学事务所,再赴印度加尔各答筹备援华事宜。1943年2月,由加尔各答经缅甸汀江抵昆明;以英国驻华科学使团团长身份,访问考察战时撤至昆明附近的众多高校与科研机构。3月21日抵达国民政府陪都重庆。6月中英科学合作馆在重庆正式建立,亲任馆长。是年夏,赴中国西部考察旅行;是年秋冬,赴西北旅行。1944年2月,在重庆中国农学会的《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和农业》的演讲中,首次提出近代科学为何在西方诞生而未在中国发生的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是年春夏,赴中国东南部考察旅行;是年夏秋,赴西南部考察旅行。1945年初,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与李大斐合编《中国科学》摄影集在伦敦出版。是年秋,赴中国北部考察旅行。1946年3月,从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任上卸任;逗留南京、济南、北平、上海等地,经香港回国,旋赴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自然科学部主任职。在华工作的四年时间(1942-1946年)里,李约瑟就已着手为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做准备工作。他亲自驾驶由救护车改装成的两吨旅行车,走遍抗战期间大后方的十个省,东南终抵闽、粤,西北直上秦、陇,西南远达洱海之滨,行程五万公里以上,访问了三百余个文化、教育、科学机构,各类工厂、医院等,接触到上千个学术界著名人士。在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交流中,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文明史的各方面,通晓了有关文献。他在旅行中还四处觅书,购得《庄子》、《周髀算经》、《天文大成》、《太平御览》等大量典籍,从而为他宏伟的写作设想奠定了资料基础。1948年,辞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职,返剑桥在王铃协助下开始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版。1952年,在中国学者王玲的帮助而开始写《中国的科学与文明》。1954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导论”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56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58年6月,与李大斐、鲁桂珍作第二次访华。1959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数学、天文学和地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62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物理学及相关技术”第一分册“声学、光学和磁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64年7月3日,与李大斐、鲁桂珍作第三次访华。1965年5月15日,因英中友好协会分裂,发起成立英中了解协会,亲任会长。是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二分册“机械工程”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71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三分册“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和航海技术”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72年10月,与鲁桂珍作第四次访华。是年,任东亚科学史图书馆义务馆长,鲁桂珍任义务副馆长。1974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二分册“炼丹术的起源及其性质”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76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三分册“炼丹术(外丹)的发展与早期化学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从1967年至1976年李约瑟担任冈维尔与凯斯学院院长。退休后,以他个人藏书为基础建立了东亚科学史图书馆。该馆后来发展为李约瑟研究所。1983年6月,李约瑟研究所在剑桥成立,任义务所长,鲁桂珍任义务副所长。1978年5月,与鲁桂珍作第五次访华。1980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四分册“化学仪器、炼丹术的理论与比较长生术”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81年9月16日,与鲁桂珍作第六次访华。1983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五分册生理炼丹术(内丹)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8月21日,与鲁桂珍作第七次访华;出席北京第三届中国科学史国际讨论会。9月,应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的邀请,他和鲁桂珍访问了台湾。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纸和印刷”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86年11月16日,与鲁桂珍作第八次访华,出席北京《李约瑟文集》首发式。12月纪念李约瑟八十华诞论文集《中国科技史探索》(中文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是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九分册“纺织技术”、第六卷第一分册“植物学”分别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9月15日,与鲁桂珍结为伉俪。1990年2月26日,何丙郁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李约瑟为名誉所长。7月日本福冈市授予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8月第六届中国科学史国际讨论会在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举行,兼贺李约瑟九十华诞。9月4日在日本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受奖纪念讲演会上发表长篇演讲。9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文全译本三册由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2年6月13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署授予“御前顾问”(CH)勋章。10月22日,女王在白金汉宫授予“御前顾问”勋章。1994年6月8日,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爱因斯坦奖。1995年3月24日,在剑桥寓所逝世,享年九十五岁。1996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三分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和林业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