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论孔子的史学贡献(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孔子研究》 崔凡芝 参加讨论

事物总是相辅相成的,曲笔对历史的歪曲,激发了进步史家对历史真实的探求,经孔子表彰的董狐的斗争精神,逐渐成为据事直书的斗争武器。司马迁便继承了董狐的这种斗争精神,写出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信史《史记》,成为据事直书的楷模,从此,史界所称之直笔,便专指据事直书,而依据书法为统治者迴护的做法,一概被斥之为曲笔。
    前文已揭示了曲笔现象实质上是等级特权制度的产物,孔子未能摈弃,对后世不良影响负有责任,这是其阶级局限性使然。但以历史眼光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他提倡的董狐的斗争性、原则性,经过司马迁、班固等人的著史实践,刘知几、章学诚等人的总结提倡,确实是极大地调动了史家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成为了进步史家实事求是写史的精神支柱,从这个意义上看,孔子首倡的董狐斗争精神,实为我国直笔传统的思想渊源。
    (四)多闻阙疑的审慎态度
    孔子为人做学强调诚信严谨。何以如此?他在回答子张问如何求得福禄时,做了点睛之论:"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意为要想使言行减少过错,必须多闻见而慎言行,如此则可保泰平安。他以此指导著史,便保证了史著的科学性与严肃性。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对"述"与"作"的解释历来不一,一般"述"指述说,编次;而"作"指创立学说的撰著活动。前面已讲过,孔子著《春秋》自言"其义则丘窃取之",这便清楚地说明他已将个人见解注入了《春秋》之中,实属撰著活动。所以称"述而不作",除自谦外,主要是强调自己的谨慎态度。当时,在著述活动中,显然有"是非无正,人用其私"(《汉书·艺文志》)的轻率做法。孔子就说过:"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表示了对"不知而作"的反感,提出的办法是:"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他强调的仍是"多闻","多见","择善而从"。对《尚书》与《春秋》的编著,正是以此态度进行的。
    《尚书》所以做史料汇编,原因是史料不足。有关古代史事,当时一为传说,一为文献。传说多具神话色彩,不足为信,"子不语怪力乱神"(同上),是不能编入史书的。而所存文献,又多无时日可稽,难以次序。虽曾到处搜求,但"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论语·卫灵公》),见到的往往是残缺遗文。他感慨地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显然连夏殷后裔立国的{K1C901.JPG}、宋之地他也做过调查观看,可惜都残缺不全,只好"举其宏纲,撮其机要"(孔安国《尚书序》),避开传说人物,断自尧舜而迄于周,仅此文献汇编成书。
    编《春秋》时已有"百二十国宝书"可参考,由于"诸所记注,多违旧章"(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只有鲁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汉书·艺文志》),才"据鲁"而成书。其中自有一番认真的鉴别,精审的取舍。遗词用句虽多含褒贬,但绝不妄做评论。他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论语·卫灵公》)其褒贬评论,显然建立在史料信实的基础上。这种严肃态度,还表现在写作过程中,不允许高足弟子子夏之徒旁赞一辞:一则弟子们未必能代行其著史的"窃取之义",再则唯恐弟子们运用史料有曲解与错漏。其审慎态度,可谓无与伦比了。
    因此,《尚书》《春秋》所载史事,比之于先秦诸子、诸史都要信实得多。他绝少荒诞无稽之谈,又无占卦卜筮之虚玄,所记之人之事多能核对,日月历法相当准确。仅以日蚀记载看,三十七次中就有三十六次准确。这样的信史,没有审慎的态度,是绝对编不出来的。
    司马迁承续了"述而不作"的观点,称其《史记》不过是"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同孔子一样,自谦中体现着审慎。其所作《三代世表》称"世"不称"年"的原因,他说也是由于时日难稽考,故遵从了孔子的"疑则传疑"的原则。列《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时,他声称"颇有所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诸如此类的说明很多,足见其多闻阙疑的态度是与孔子一脉相承的。
    我国凡是成名的史家,著名的史著,无不继承这一传统,从中又生发出考证、辨伪、校勘等学术活动。发展到清代乾嘉时期,考据之学达到高峰,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既考证史事,又考订文字,出现大批有价值的著作,使我国的史学著述和研究,在"多闻阙疑"的优良传统中发展,体现出相当的科学性与严肃性,此一审慎风气的形成固有其时代诸多因素,但开端亦当溯源于孔子。
    综上所述,孔子的史学贡献确实是多方面的。其首开私人著史,使附属于政事的录史工作,成为全社会鉴往知来的学术著述活动,为历史科学注入了生机,拓宽了道路,是使史学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之渊薮的重要一步;其所釐定的编年体例,成为我国多种史书体例的基础;其疏通知远、褒善贬恶、据事直书、多闻阙疑的著史体例,又是我国史学优秀传统中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人格构成、价值观念等等,都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故而孔子的史学贡献,也是其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巨人的重要原因,对此,不是值得我们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吗?
    注释:
    ①据《左传》定公四年载,鲁伯禽受封时,包括卜史在内。
    ②据《史记》所记各世家年数推算。
    ③徐中舒《〈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载1962年11期《历史教学》;罗世列《孔子与春秋》载1980年第一期《中国史研究》。
    ④《列宁选集》(第二版),第四卷,第29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