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如邓文仪:《土地改革之路:中共能解决土地问题吗?》,南京拔提书局,1947年;徐佛观:《论中共现阶段之“土地改革”运动》,建国出版社,1948年。 ④如潘光旦、全慰天:《苏南土地改革访问记》,三联书店,1952年;陈体强等:《从土改中学习》,新建设杂志社,1950年;陶大镛等:《土地改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展望周刊社,1950年;吴景超、杨人楩、雷海宗等:《土地改革与思想改造》,光明日报社,1951年。 ⑤代表性著作有郭德宏:《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成汉昌:《中国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20世纪前半期》,赵效民主编《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张永泉、赵泉均:《中国土地改革史》,董志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何东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史》,张永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杜润生主编《中国的土地改革》,孔永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史》,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业史研究室编《中国土地改革研究》,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等。 ⑥如土改的政策得失(重点有平分土地、富农中农政策)、运作过程、政治经济效应等。参见宋祝勤《我国的土地改革与党的土地政策》《历史教学》1956年5月号,郭德宏《关于土地改革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东疆学刊》1988年第1、2期。 ⑦如复旦大学历史系《革命与乡村》丛书和南京大学历史系《李良玉教授与其博士生文丛》等。 ⑧王友明:《解放区土地改革研究(1941-1948):以山东莒南县为个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张学强《乡村变迁与农民记忆:山东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⑨王玉贵、娄胜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群言出版社,2006年。该书在论及土改时主要对《苏南土地改革文献》作了大量引述。参见段本洛与单强《近代江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650~664页。 ⑩沈关宝:《解放前的江村经济与土地改革》,潘乃谷、马戎主编《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上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11)郭春华:《农地制度与二十世纪苏南农业经济》,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2)如孙艳红:《战乱与革命的村庄记忆:冀北川村土改前后的村庄权力纷争与嬗变》(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王瑞芳:《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变革》(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王仕忠:《解放战争前后(1946-1951)山东沂水土地改革和社会变迁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李春宜:《湖南平江县土地改革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谢雨阳:《解放初湘潭县土地改革研究》(湘潭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王晓崇:《上海近郊的土改动员考察(1950-1951)》(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等等。 (13)已发表的有郭于华、孙立平:《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方慧容:《“无事件境”与生活世界中的“真实”--西村农民土地改革时期社会生活的记忆》(杨念群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论文精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还有一批未刊硕士论文。其中刘洋:《征服:一个村庄土地改革的口述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对赤峰市干沟子村土改作了出色的描述。 (14)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黄树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1920-1990》,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朱冬亮:《社会变迁中的村级土地制度:闽西北将乐县安仁乡个案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15)苏少之:《论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后的“两极分化”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3期,作者认为土改后呈现中农化而非两极分化,实际上不过是更为均等而已;李伯雍持类似意见,参见《土地改革后农村阶级变化的趋向》《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田利军《土改后土地出租、买卖和雇工不是两极分化的反映》《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6期;席富群《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社会分化问题的认识》《史学月刊》2003年第12期。 (16)王瑞芳:《新中农的崛起:土改后农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动》,《史学月刊》2003年第7期;王瑞芳:《土改后的中国富农:从保存、限制到消灭》,《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17)李里峰:《变动中的国家、精英与民众: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1945-1953)》,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报告,2004年;李里峰:《土改政党中的精英监控与乡村治理》,周晓虹、谢曙光主编《中国研究》2005年秋季卷;张凯峰:《土地改革与中国农村政权》,《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4年9月号;满永:《土地改革与建国初乡村政权的合法化建构》,《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5年4月号;陈益元:《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7):以湖南醴陵县为个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18)杜敬:《关于“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几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武力:《试论1950年代大陆土地改革中的政府作用》,朱荫贵、戴鞍钢主编《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徐秀丽:《1950年代中国大陆土地改革中的富农政策》,《划时代的历史转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19)郑群、刘子健:《叶剑英在土改中保护华侨》,《炎黄春秋》2007年第8期。更早的介绍参见《华侨家乡土地改革情况》(汇文出版社,1952年)。 (20)袁小伦:《生死关头:民主人士与土改运动》,《书屋》2002年第8期;莫宏伟:《建国初期民主人士过土地改革“关”的问题》,《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该文与其《毛泽东与民主人士过土地改革“关”》(《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第3期)内容基本相同。 (21)作者在文中提到“本篇写于1991年,曾经农村制度研究课题组《农村制度研究报告》第3号刊出(1994年),后为北京和香港几所大学用为教材”。资料来源:http://www.bjsjs.net/news/news.php?intNewsId=1274 (22)[美]杰克?贝尔登著,邱应觉等译:《中国震撼世界》,北京出版社,1980年,第246页。 (23)[日]田中恭子:《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南开大学历史系编《中国抗日根据地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档案出版社,1985年,第505页。 (24)[美]胡素珊著,王海良等译,金光耀校:《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第336~337、360页。 (25)王友明:《解放区土地改革研究(1941-1948):以山东莒南为个案》,第92页。 (26)[美]弗里曼、毕克伟、塞尔登著,陶鹤山译:《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27页。 (27)金德群:《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党的“平分土地”的主张》,《教学与研究》1982第1期,金德群:《再论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党的“平分土地”的主张》,《民国时期农村土地问题》,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清庆瑞、黄文真:《对“平分土地”应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6期;清庆瑞、黄文真:《再谈对“平分土地”应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6期;张永泉:《“平分土地”的政策应当基本肯定》,《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6期。 (28)杜敬:《土地改革中没收和分配土地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杜敬:《再谈“平分土地”》,《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6期;王钦民:《解放战争时期“平分土地”政策剖析》,《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3期;陈文桂:《“平分土地”再分析》,《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4期。韩志宇:《也谈对“平分土地”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3期。 (29)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夏季号。 (30)如前文提的张鸣文,以及陈永发:《内战、毛泽东和土地革命--错误判断还是政治谋略?》,《大陆杂志》92卷1-3期,1996年。 (31)杨奎松:《1946-1948年中共中央土改政策变动的历史考察--有关中共土改史的一个争论问题》,《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91~299页。 (32)杨奎松:《关于战后中共和平土改的尝试与可能问题》,《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 (33)张五常:《佃农理论:应用于亚洲的农业和台湾的土地改革》,商务印书馆,2000年,导言第5页。 (34)何之光:《土地改革法的夭折》,《炎黄春秋》2006年第8期。 (35)叶明勇:《土地改革政策与“和平土改”问题评析--兼与何之光《〈土地改革法〉的夭折》一文商榷》,《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 (36)喻权域:《〈土地改革法〉何曾“夭折”--四川土地改革亲历记》,《中华魂》2007年第1期。 (37)代表性的意见可参见董志凯《土地改革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回答对我国土改的一种看法》,《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3期。 (38)[美]德?希?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第132、140页;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1890-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页。 (39)郭德宏:《土地改革史若干问题论纲》,《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3期。 (40)[美]杰克?贝尔登著,邱应贵等译:《中国震撼世界》,北京出版社,1980年,第614页。张乐天认为:“土地改革没有结束贫困,但土地改革给那些最贫困的农民带来了土地,从而使他们从失望中振作起来,重新萌发出发家的希望。土地改革没有消除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传统的家际竞争,只不过为这场竞争划出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从而使竞争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开始”。参见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第49页。 (41)参见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第16~18页。 (42)曹幸穗:《论旧中国苏南土地占有关系的演变及其推动力》,《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4期。 (43)邢乐勤:《论土改后中国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浙江学刊》2003年第3期;王瑞芳:《新中农的崛起:土改后农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动》,《史学月刊》2003年第7期。 (44)陈吉元等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第90页。 (45)赵增延:《重评建国初期农村经济政策中的“四个自由”》,《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5期。常明明:《土改后农村私人借贷形式及利率的历史考察--以中南区豫、鄂、湘、赣、粤5省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私人借贷与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关系研究--以土改后中南区为例》,《中国农史》2007年第2期。 (46)参见张一平《苏南土改后的农村生产要素流动》《中国农史》2008年第2期。前提苏少之、李伯雍、田利军等文也认为土改后出现的土地买卖、租佃、雇用并非两极分化。 (47)王瑞芳:《新中农崛起后中共阶级政策的调整》,《安徽史学》2004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