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浙东史学的成果 以往论浙东史学成果,大多局限于清朝宁、绍一带的黄宗羲、全祖望、章学诚等几位 史学大家的著述。本文试图通过对宋以来史学史资料的钩沉、爬梳,力求较全面地反映 浙东史学的面貌。 《春秋》经、传的研究。浙东学者倡言“六经皆史”,经史并治,因此很重视对《春 秋》和《左传》的研究。事功史学的开创者薛季宣就著有《春秋经解》十二卷,《春秋 旨要》二卷。陈傅良继承师说,著有《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吕祖谦著有《春秋 左氏传说》、《春秋左氏传续说》,另有史论体的《东莱左氏博议》二十五卷,以《左 传》所载史实为题,发挥其政治、哲学、伦理观点,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此后有金华 王柏的《读<春秋>记》,《左氏正传》;许谦的《<春秋>温故管窥》、《春秋三传疏议 》;宁波王应麟的《春秋考》;万斯大的《学<春秋>随笔》;邵晋涵的《<春秋左氏传> 札记》等外,最有成就的是章太炎的《<春秋左氏传>读》。章书在对古文献进行广泛研 究的基础上,发挥他在文字音韵学方面的长处,由文字音韵入手,诠释《左传》中难解 的古言古字、典章名物,疏正《左传》体例、叙事和立论所含的本义,使世人不得不承 认《左传》为信史。 《通鉴》学的研究。浙东学者推崇编年体史书,历代浙东学者都有对《通鉴》、《续 通鉴》进行研究的,丰富了《通鉴学》研究的成果。薛季宣有《资治通鉴约说》,陈傅 良的《建隆编》是将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祖一朝事迹削繁补阙,系以论说而成 。叶适门人戴溪著有《通鉴笔议》,薛子长有《续通鉴论》。金履祥著《资治通鉴前编 》,上起尧舜,下接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之前;王应麟有《通鉴地理考》,专考《 通鉴》所涉地、山、川名。另有《通鉴地理通释》,是一部系统论述我国历代疆域政区 沿革与军事地理的专著。王应麟门人胡三省,著有《资治通鉴音注》、《通鉴释文辨误 》等,在通鉴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典章制度的研究。浙东学者主张经世致用,重视历代典章制度的研究。薛季宣就有《 汉兵制》、《九州图志》、《薛常州地理丛考》。陈傅良的《历代兵制》是通史性的军 事史。吕祖谦著有典制体《历代制度详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 探讨古今典章制度的利弊得失,旨在于为南宋王朝提供历史借鉴。《礼》是三代旧制, 是古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万斯大、斯同兄弟在《礼》学和史学方面也作出成绩。万斯大 著有《学礼质疑》、《周官辨非》、《仪礼商》、《礼记偶笺》等。定海黄氏父子,专 长“三礼”。黄式三,好以经明史,其子黄以周著《礼书通故》,章太炎称其书可“与 杜氏通典相比隆”。孙诒让的主要成果有《周礼正义》。为了经世的需要,1901年他还 写了《周礼政要》,以期能为当时的新政措施提供借鉴。 学术史的研究。开创学案体学术思想史修撰是黄宗羲,他著成《明儒学案》后,仍发 凡起例,撰著《宋元学案》,仅成一半初稿。其子黄百家续撰数卷也去世了。全祖望在 黄氏父子 遗稿基础上继续工作,到道光年间经王梓材等人校补修茸此书才得以完编而 印行于世。余姚邵廷采,其史学承黄宗羲之教,在学术史方面有《明儒王子阳明先生传 》、《明儒刘子蕺山先生传》、《王门弟子所知传》、《刘门弟子所知传》(传未成, 仅有序)、《姚江书院传》等。宋恕的《六斋卑议》中有丰富的学术史思想。 人物传记类。入明以后,浙东史家重视遗民的表彰。万斯同有《明季两浙忠义录》、 《两浙名贤录》等;邵廷采撰《宋遗民所知录》、《明遗民所知录》,以表彰宋、明遗 民的忠义节气。全祖望著有《鲒埼亭集》,所载内容多半为明清间之掌故,其通 过纪传碑志,汲汲表彰浙东抗清不屈之士。 史论、史评类。浙东史家还擅长史学评论,叶适《习学纪年序目》;吕祖谦《东莱博 议》;陈亮《酌古录》;王应麟《困学纪闻》、《通鉴答问》;胡应麟《史书占毕》; 黄宗羲的有关史《序》;章学诚《文史通义》;邵晋涵的《四库史部提要》;李慈铭《 越缦堂读史札记》;宋恕《六字课斋津谈》;陈黻宸《独史》;章太炎《訄书 》等都有精彩的史论与史评。其中章学诚的成就最大,《文史通义》明确提出并论述史 学范畴中的“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圆神方智”、“史义史德”等重要命题, 对中国古代史学作出了系统的理论性总结。 乡邦文献的整理。浙东史学重视乡邦文献的编撰整理,通过人物传记、年谱,以发掘 乡贤事迹;修撰地方志、书籍目录,以保存文献;编辑刊刻乡贤遗著,以传承学术。宋 代王应麟有《四明文献集》;元代吴师通的《敬乡录》收录婺州人物,先述事迹,附诗 文于后;袁桷作《四明志》;明代宋濂撰《浦江人物记》、《浦江文艺录》;郑柏有《 金华贤达传》;应廷育有《金华先民传》;王祎有《义乌宋先达小传》;黄宗羲 辑有《姚江逸诗》、《姚江诗略》,著有《四明山志》;万斯同有《两浙名贤录》、《 明季两浙忠义录》;全祖望撰《钱忠介公年谱》、《张仓水年谱》,笺注《困学纪闻》 ,辑《续甬上耆旧诗》,编《天一阁碑目》、《四明洞天旧闻》;平步青注意整理乡邦 文献,张岱的《陶庵梦忆》、黄宗羲的《南雷文约》、全祖望的《鲒埼亭集》、 章学诚的《实斋札记抄》等,平氏都曾批校、整理刊刻过;孙诒让著有《温州经籍志》 、《温州古甓记》,辑有《永嘉郡记集本》,其与父孙衣言合辑的《永嘉丛书》,汇集 了诸如《习学纪言》、《浮沚集》、《浪语集》、《止斋集》等历代永嘉学者 的著述;蔡元培还批校整理了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 新史学的建设。清末民初,正是中国学术思想新旧交替之时,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 西方思想的输入,中国史学领域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浙东史学仍继承前 辈经世致用的传统,站立在新史学建设的前沿。陈黻宸的史学著作主要有1902年在《新 世界学报》上发表的《独史》、《地史原理》以及《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中国 通史》等,其史学思想已明显受西方资产阶级史学思想的影响。在他的史学理论中,已 涉及到“史学者,合一切科学而自为一科者”;“未有书契以前,自有未有书契之史” ;“史者,民之史也”;在方法上已介绍西方的“统计之史”;在“良史”条件上,提 出“史质”、“史情”、“史时”、“史权”。陈黻宸提出了自己编写新体中国通史的 设想。在观点上,以西方进化论历史观为指导;在内容上突破封建史学以帝王将相为中 心和以政治史为基干的狭隘格局,引入“民史”的概念;在方法上,突破传统史学方法 的束缚,充分吸收政治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乃至近代生物、化学、数学等自然 科学的成果与新方法;在表现形式上,他所设计的新体中国史包括八表、十录和十二传 。这是我国近代继梁启超《中国史序论》(1901年)后的又一种新编中国通史的大纲。蔡 元培在20世纪初撰写的《中国伦理学史》是近代第一部接受西方思想的伦理学史,他参 考了日本和西方的有关著作,写成章节体,在绪论中对一些基本概念作了区分。这部著 作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的开拓有较大的作用。在近代思想文化史方面,他的《五十年来 中国之哲学》、《中国的文艺中兴》、《三十五年来中国之新文化》都有较高的水平。 章太炎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莫不以史学为依归。从《訄书》到《检 论》,经作者多次修订,反映了章太炎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的演变历程。从所附的《中 国通史略例》、《中国通史目录》、《近史商略》等篇,可以看出章太炎有著《清史》 和新编《中国通史》的打算,这也为当时“新史学”的建设起了积极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