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谭嗣同斋室别名考释(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文学研究》 赵振兴 参加讨论

二、别名考释
    1、复生谭嗣同,字复生。复生者,死而复生之谓也。清光绪二年(1876年)春,北京发生白喉传染病,谭嗣同的母亲、大哥、二姐相继染病死亡。这就是谭嗣同后来说的:“光绪二年,五日之间,徐夫人及伯兄仲姊先后亡。”(《先仲兄行述》)“少更多难,五日三丧,惟亲与故,岁以凋谢。”(《湘痕词八篇并叙》)谭嗣同当时年尚幼,亦被感染,昏死三日后才苏醒过来。他父亲因此就给他起了个表字叫“复生”。谭嗣同说:“生既十二年,染疫独厚,……然短死三日,仍更苏,戕其根而弗槁,此棘荆之所以丛恶;大人以是字嗣同复生矣。”(《先妣徐夫人逸事状》)欧阳予倩先生也把谭嗣同这段悲惨而又伤痛的人生悲剧说得明白:“谭先生名嗣同,字复生。12岁时,患病,死去三日,复活,他父亲就叫他‘复生’。那年,他的母亲、姊姊、大哥和其他亲属一家五六个人,同时染白喉症,死在北平的浏阳会馆。”(《上欧阳瓣蔃师书序》)“复生”这名字,是在新的生命观念的启悟之下产生的。它切实地属于谭嗣同,它叫谭嗣同顾名思痛,而切切实实地感到了自我的悲哀。同时,又叫谭嗣同带着这种复生命运的思考,去反求人生的价值,去表现自己对人生的领悟。
    2、华相众生“华相众生”是谭嗣同又一别名。华,指《华严经》(即《大方广佛华严经》)。相,指法相宗。“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仁学》)谭嗣同在佛学大师杨文会的指导下研习《华严经》、心宗、相宗。所谓:“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梁启超注曰:“沉郁哀艳,浏阳集中所罕见者,不知其何所指也。然遣情之中,字字皆学道有得语。”(《感怀四篇》之四)又“嗣同是菩萨旁侍者,抑亦阿那含之亚也。”(《致汪康年书》)他不但虔诚信奉《华严经》、心宗、相宗,还对“华藏世界”十分推崇,“恒河沙数,世界种为一华藏世界。”(《仁学》)所谓“华藏世界”,是指佛教释迦如来真身毗卢舍那佛净土,为佛教的极乐世界。“华相众生”即“华藏世界”的众生。“佛”与众生,同其不断。“不断”,即“邻邻不断,推之以至无限。”“天下治也,则一切众生,普遍成佛。”“佛即众生,无明即真如矣。”(《仁学》)
    无疑,谭嗣同别名的自我意识,实际上反映了谭嗣同“仁者,爱人”的世俗情感。其思想的整体原则就是以“仁学”为出发点,以普渡众生为目的,建立以“仁”与大同思想为特质的一种高度自觉性的民主、平等之文化观念。这种儒释互补思想在他的《仁学》一书里得到充分的张扬。谭嗣同意识构成的文化价值来源于他的人格精神,来源于他伟大的献身精神,亦来源于他所关心社会现实的积极参与精神和其代表的民族维新文化方向,深刻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人文关怀价值。
    3、东海褰冥氏谭嗣同别名“东海褰冥氏”,此号是谭嗣同署其祖望。《浏阳谭氏谱叙例》云:“《说文》:‘k3fb02.jpg,国也。齐桓公之所灭,从邑覃声’,徐铉曰:‘今作谭,非是。《说文注义》有谭长,疑后人传写之误。’段玉裁氏以为k3fb02.jpg谭古今字。《史记·齐世家》作郯,《白虎通·德论·名号宗族》两引《诗》作覃,《仪礼》、《经传通解》、引《尔雅》郭注亦作覃,皆通假字。徐锴氏《系传》杜预曰:“东海褰冥是也(不知何据),子爵。范宁氏《谷梁传集解》,谭子国灭不名,盖无罪也。杜预氏《左传注》,谭国在济南平陵县西南。”由此可知,谭姓之祖“系出春秋时谭子,以国为氏。”(《先仲兄行述》)杜预注“谭”为“东海褰冥”。谭嗣同家族是春秋时谭子即“东海褰冥”氏之后裔,“自宋为闽人,明季迁今湖南浏阳县。”(《先仲兄行述》)故谭嗣同称“东海褰冥氏”,乃数典不忘其祖也。
    4、通眉生谭嗣同又曰“通眉生”。(《三十自纪》)“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和仙槎除夕感怀》之四)“通眉”,即双眉相连。唐李商隐《李贺小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李贺字长吉。“通眉”是指外在形象,谭嗣同自名“通眉生”,非取“通眉”之形似,乃摄取“通眉”之神似。“苦吟疾书”,惊风雨,泣鬼神,是通眉李贺的内在特质。谭嗣同对李贺的诗是热爱的,所谓:“嗣同于韵语,初亦从长吉、飞卿入手。”(《致刘淞芙书》)正是由于李贺那种可贵的文化品格,便谭嗣同用自己的感观去感受李贺的整体形象,去品味去思索其所蕴藉的人生哲理,并为谭嗣同文化价值取向和融合提供了表率。
    5、通眉苾芻谭嗣同又号“通眉苾芻”,“苾芻”,梵语,佛教僧人的总称,意谓佛的弟子。唐玄藏《大唐西域记·僧诃补罗国》:“大者谓苾芻,小者称沙弥。”谭嗣同自称为“菩萨旁侍者”,所以名“通眉苾芻”,即为佛的弟子。
    6、寥天一阁主人谭嗣同又别号“寥天一阁主人”,见《寥天一阁》。
    7、壮飞谭嗣同号壮飞,何谓“壮飞,”谭嗣同在《三十自纪》里曰:“昔侯方域少喜骈文,壮而悔之,以名其堂。嗣同亦既壮,所悔乃在此不在彼……子云抑有言,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处中外虎争文无所用之日,丁盛衰互纽膂力方刚之年,行并其所悔者悔矣,由是自名壮飞。”侯方域壮悔,悔在其刻意骈文,并名其堂曰“壮悔”,有《壮悔堂文集》。谭嗣同壮而所悔不在那些刻意辞章上,而是悔在往日迟缓,徬徨之中,并表示要从此全身心投入,从此腾飞。这反映了谭嗣同思想的巨大变化。因此,30岁,是谭嗣同思想转变具有关键性的一年。“三十年以后,新学洒然一变,前后判若两人。三十之年,适在甲午,地球全势忽变,嗣同学术更大变。”(《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4期。)
    不仅如此,侯方域乃“壮悔,”而谭嗣同是“壮飞”,“壮悔”者,停留在“悔”上者居多,给人没有积极向上的意志精神的感觉,缺乏进取的锐气。而“壮飞”者,以“飞”为奋斗方式,表现着发展向上的力度和必然趋势,以“壮”为充满激情的精神气骨,以“飞”表现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表率着崇高的政治和人生义理。因此,谭嗣同的灵动感又是得自李白那种昂扬诗情的“妙悟”:“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意充盈着汲汲于建功立业的慷慨激昂。而谭嗣同的“逸兴”乃是“维新”,“壮思飞”就是谭嗣同率情而发的维新激情的飞跃。
    因此,谭嗣同名“壮飞”不仅反映了他思想的重大转变,表现了他政治和人生价值的取向,而且是他出于自我价值判定的自觉,形成了他的自信、自豪、自尊和执着的以身殉道的坚定意志。具有相当鲜明的独立人格精神。
    注释:
    ①②③见《北京日报》1957年6月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