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美国学术界对中美关系的研究(上)(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美国研究 资中筠 姬虹 参加讨论

    

《因素》一书是“美国外交委员会”与“美国人大会”联合主持的课题。这两个组织以及当时索罗门任职的“兰德公司”都是著名的思想库。撰稿人中有斯卡拉皮诺、白鲁恂、哈丁等新老中国问题专家,以及著名经济学家珀金斯(dwight perkins)、政治学家海兰(william hyland)、格里菲斯(williamgriffith)等。该项目开始在建交伊始,所涉及的方面与《龙与鹰》有不少相同之处。如果说《龙》带有启蒙性质,内容较富历史感,较为概念化的话,那么《因素》在认识上更进一步,涉及领域也多为当前实际问题。
    《十年》由“大西洋理事会”主持。从事这项工作的“对华政策委员会”有60余人之多,除若干分属各学科的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外,包括一系列重要思想库的代表如“传统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外交政策委员会”、“美中关系委员会”、“亚洲协会”、“美中贸易理事会”等;还有前军政高级官员(其中有些后来又任政府要职)、国会有关专家,以及大企业和银行负责人。委员会主席是资深外交官阿历克西斯·约翰逊(alexis johnson,曾为中美大使级谈判美方代表),报告人为约翰·霍普金斯高级国际关系学院教务长乔治·帕卡德(george packard),项目主持人为大西洋学会中国问题专家文厚(不久后出任驻华武官)。前一本书的部分作者也参加了本书的撰稿或讨论。委员会还吸收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日内瓦国际问题学院、日本和平与安全研究所负责人、南韩总统府秘书长等美国以外代表。哈丁并被委派专门访问东南亚国家收集对中美关系的反应,写出有关章节。从这个阵容和做法就可见其权威性和延续性,同时也可看出美国当时对与中国关系的重视。这是在中美建交后又经历了一轮波折的形势下,进一步全面考虑以后十年的对华关系与政策,其视角和题材的涉及面也更广。
    两本书得出的结论基本方向是一致的,概括起来就是:发展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对美国有利,并且前途有希望,但是不可过高估计中国的作用和影响。中美有共同利益,但有一定限度,今后需努力开拓共同利益的领域。《十年》的总报告经过全体委员会反复讨论,最后得到19项政策建议。总的估价是:
    一个经济上健康、稳定和安全的中国对本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作出贡献,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与亚洲欧洲的朋友和盟国的共同利益。为此,美国应把继续发展与中国的良好的地缘政治关系和促进与中国在发展其经济潜力中的合作,放在优先地位。[42]
    应该说,在直到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前的这段时期中,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基本上是遵循这一思路,各方面的具体政策也大体与建议相符。这是美国学者和思想库参与决策的典型范例。
    这个时期中国在美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人数激增。1986年出版的兰普顿等撰写的《恢复了的关系--美中教育交流中的趋势,1978-1984》[43]及时地对这几年的教育交流情况作出总结。此书是受美国新闻总署的委派而作的调研,与决策有紧密关系。其后,奥林斯又受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委托于1988年出版《中国在美留学生》[44]一书为其续。后一本着重谈中国留学生在美滞流不归的问题。
    [1]john k.fairbank,chinaperceived,imagesand policesin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 (n.y.:alfred,1974)。
    [2]paul cohen,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 (n.y.:columbia univ.pr.,1984)。
    [3]john k.fairbank ed.,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vol.12,part 1(cambridge:cambridge univ.pr.,1983)。
    [4]paul evans,john fairbank and theamerican understanding ofmodern china (n.y.:basil blackwell inc.,1988)。 [5]warren cohen,america‘s responsetochina:a interpretative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 (london;wiley,1971)。
    [6] michael hunt,the making of a special relationship:the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o 1914(n.y.:columbia univ.pr.,1983)。
    [7]michael schaller,theunitedstatesand china inthe 20thcetury(n.y.:oxford univ.pr.,1979)。
    [8]hugh deane,gooddeeds andganboats:two centuries of amer-ican-chinese encounters (san francisco:china book&periodicals,1990)。
    [9]charles r.kitts,the united states odysseyinchina.1784-1990(lanham:america univ.pr.,1991)。
    [10]kenneth e.shewmaker, americans and chinese communists,1927-1945,a persuading encounter (london:cornell univ.pr.,1971)。
    [11]kenneth w.rea,john brewer,ed.,the forgotten ambassador;thereports of j.l stuart,1946-1949(boulder:westview pr.,1981)。
    [12]j.w.eshesick ed.,lost chance in china (n.y.:random house,1974)。
    [13]lyman p.style,marshall’s mission to china(washington,d.c.:univ.publications of america,inc.,1976)。
    [14]john service,america papers:some problems in the historyof us-china relations (berkeley:univ.of california,1971)。
    [15]david d.barret,dixie mission,the u.s.army observergroupinyenan,1944 (berkeley:univ.of california,1970)。
    [16]john davies,dragon by the tail (n.y.:norton pr.,1972)。
    [17]stephen mackinnon and oris frieshen ed.,china reporting:anoral history of american journalism in the 1930s and 1940s(berkeley:univ.of california pr.,1987)。
    [18]michael schaller,u.s.crusade in china ,1938-1945 (n.y.:columbia univ.pr.,1979)。[19] williamp.head,america‘s china sojourh:america’s foreignpolicy and itseffectsonsino-americanrelations,1942-1948(michiga-n:univ.microfilms intern.,1980)。
    [20] paul varg,the closing of the door:sino-american relations1936-1946(ann arbor:michigan state univ.pr.,1973)。
    [21]barbara tuchnman,stillwell andtheamericanexperience inchina 1911-1945(n.y.:bantarn,1972)。
    [22]dorothy borg and waldo heinrichsed.,uncertain years: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1949-1950(n.y.:columbia univ.pr.,1980)。
    [23]nancy tucker,patterns in the dust: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 and the recognition controversy,1949-1950(n.y.:columbiapr.,1983)。
    [24]ernest may,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 and china,1945-1949(phila.:lippincott,1975)。
    [25]ross koen,the china lobby in american politics (n.y.:harper&row,1974)。
    [26]elykahn,china hands:theamerica‘s foreign service offi-cers and what befell them (penguin books,1975)。
    [27] garymay,china scapegoat:the diplomaticordeal of johncarter vincent (washington,d.c.:new pepablie books,1979)。
    [28]资中筠:《缓慢的解冻--中美关系打开之前十几年间美国对华舆论的转变过程》。《美国研究》1987年第2期。
    [29]“extension of remark,”congressional record,august 6,1971,p.30766.
    

[30]michael oksenberg and robert oxnam ed.,dragon and eagle: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past and future (n.y.:basic books,197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