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子夏与《丧服传》关系考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 丁鼎 参加讨论

子夏,氏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战国之际卫国人,(注:兹据《史记》卷七六《仲尼弟子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关于子夏的里籍,裴骃集解曰:“《家语》云卫人,郑玄曰湿国卜商。”司马贞索隐曰:“《家语》云卫人,郑玄云温国人,不同者,温国今河内温县,元属卫故。”)生于公元前507年,少孔子44岁。[11](p.2202)他在孔门弟子中以精通古代典籍而著称,卓然成家,因此很受孔子欣赏和器重。据杨伯峻先生统计,在《论语》一书中记载子夏的文字有23处,仅次于子路(47处)和子贡(44处),比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还多6处。[12](p.217-311)由此可见子夏在孔门中的地位。孔子甚至认为子夏思想对自己有启发作用,这在孔门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如《论语·八佾》载: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子夏)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这是说当子夏问到《诗经》中“巧笑倩兮”等诗句是什么意思时,孔子回答说:先有洁白的底子,然后才能绘画。子夏把这个意思进一步加以引申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注:原文“礼后乎”,未明确说出“礼”在“仁义”之后,兹据杨伯峻先生之说。参见杨著《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2版,第25~26页。)孔子感到子夏讲得太好了,便说:能够启发我的是你子夏呀!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的问题了。在孔门弟子中,受到孔子如此赞赏者是非常罕见的。这表明子夏能够引申、发挥孔子的思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孔子有所启发,足见他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的研究和领会。所以孔子在总结他的优秀弟子的特长时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所谓“文学”即是指古代文献,可见子夏在古代文献研究方面的才能和造诣。有鉴于此,当代学者姜广辉先生在论述孔门弟子时指出:“韩非子说: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其说语焉不详。以今考之,七十子之徒学问成就最高,从而成为大宗师者有三人:一为子游;一为子夏;一为曾子。……子夏一系,可称为‘传经派’。子游、子夏在孔门中以通晓典籍著称,……子夏一派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原典的全面研习有很大贡献。后来的荀子除继承子弓一系外,也继承了子夏一系的学说,成为传经之儒,汉以后经学的发展,主要是这一派的推动。”[13](p.13-40)姜先生之说非常中肯地说明了子夏在儒家经典传授方面的重要贡献。
    《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载:“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过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则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这说明,子夏对古典文献确实很有研究,具备传授儒家经典的学养和能力。孔子将他列入“文学”一科,是符合实际的。
    孔子去世后,子夏便到魏国西河讲学,传授儒家经典。《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史记·儒林传》又载:“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吕氏春秋》卷二一《察贤》亦载:“魏文侯师卜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可见子夏在西河讲学,颇负盛名,影响很大,弟子甚众。
    据传《春秋公羊传》与《春秋谷梁传》的作者都是子夏的弟子。如东汉戴宏《春秋说序》在讲述《春秋》的传承关系时说:“子夏传与公羊高。”[14](p.2190)而东晋元帝时太常荀崧则于奏疏中叙述《春秋公羊传》传授源流云:“昔周之衰,下陵上替,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善者谁赏?恶者谁罚?孔子惧而作《春秋》。……时左丘明、子夏造膝亲受,无不精究。孔子既没,微言将绝,……公羊高亲受子夏。”[15](p.1978)然则《春秋公羊传》系传自子夏。另如杨士勋《春秋谷梁传注疏》云:“谷梁子名淑(当为俶),字元始,鲁人。一名赤。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故曰《谷梁传》。”[16](p.2358)阮元《谷梁传注疏校勘记》曰:“宋王应麟云:‘谷梁子或以为名赤,或以为名俶,颜师古又以为名喜。’按:作俶是也。齐召南云:《尔雅》俶训始,故字元始。”[16](p.2363)可见,《春秋谷梁传》也是传自子夏,
    从有关文献来看,子夏在儒家经典的承传上确实作出过重要贡献。《史记·孔子世家》在谈到孔子修《春秋》时说:“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这里所谓“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笔者认为并非意味着子夏及其弟子在《春秋》的传授上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孔子所修《春秋》质量之高,即使子夏及其弟子这些具有很高“文学”造诣的后学们也难以参与修订一字一辞。这里只说子夏之徒对《春秋》如何,而不言及其他孔门弟子,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子夏在儒家经典的承传上较其他孔门弟子曾发挥过更重要的作用。
    东汉司空徐防于和帝时上疏说:“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17](p.1500)所谓“发明章句”即是指进行注解一类的工作,而《丧服传》实际上就是《仪礼·丧服》经文与记文的注解,然则上引徐防之疏文就是肯定《丧服传》传自子夏。
    宋人洪迈于其名著《容斋随笔·续笔》卷十四“子夏经学”条云:
    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虽杂记传言未可尽信,然要为与他人不同矣。于《易》则有传,于《诗》则有序。而《毛诗》之学,一云子夏授高行子,四传而至小毛公;一云子夏传曾申,五传而至大毛公。于《礼》则有《仪礼·丧服》一篇,马融、王肃诸儒多为之训说。于《春秋》,所云“不能赞一辞”,盖亦尝从事于斯矣。公羊高实受之于子夏,谷梁赤者,《风俗通》亦云子夏门人。于《论语》则郑康成以为仲弓、子夏等所撰定也。[18](p.39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