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白寿彝史学思想浅论(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社会科学》 瞿林东 参加讨论

《中国通史纲要》在勾画历史轮廓时,是采用“粗线条”的手法。这是因为,惟有用 “粗线条”,才能使轮廓清晰、醒目。《中国通史纲要》中的“远古的遗存”跟“古老 的神话和传说”两章,概括了奴隶社会以前的全部历史。而关于奴隶社会,《中国通史 纲要》径自从商代说起,对于夏朝是不是奴隶社会这个目前尚在研究、探索的问题,则 不去深究。根据同样的道理,作者把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作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 期,而不勉强论证奴隶制究竟亡于何时,封建制究竟兴于何时。至于封建社会,作者明 确提出了“成长”(秦汉时期)、“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继续发展”( 五代宋元时期)和“衰老”(明清时期)等四个发展阶段。从1840年至1949年,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五四”运动把它划分为前期和后期。《中国通史纲要》勾画的这 样一个中国历史轮廓,既反映了作者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进程的独到见解,也易于给读 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多卷本《中国通史》在“通”的方面的要求是:作为通史,一方面,要求全书各卷之 间脉络贯通,要求于阐述沿革流变之中体现“通”的精神,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另一 方面,要求每一卷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诸因素间的关系,包含生产力、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各民族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要求各卷阐述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包含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在世界史上的地位;中国与外国的往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 中外社会历史比较研究。此外,在年代上,它始于远古,迄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也是它在“通”的方面不同于现有许多中国通史著作的地方。当然,由于本书部帙浩 繁,参与撰写的作者人数很多,在对“通”的要求上和体例上各卷情况有所不同,这是 难以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中国史学史研究和撰述方面,白先生的通识同样有丰富的、广阔的展开。他在20世 纪60年代发表的《谈史学遗产》、《中国史学史研究任务的商榷》两篇文章,是在具体 研究方面和宏观把握方面对中国史学史作了“通”的概括(注:《白寿彝史学论集》(上 ),第462-486页,《白寿彝史学论集》(下)第595-601页。)。他在1986年出版的《中 国史学史》第一册,其中以大约10万字撰成的《叙篇》,就“史学史研究的任务和范围 ”、“中国史学史的分期”“有关史学史的古今论述”、“我的摸索和设想”等问题作 了系统的阐说。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叙篇》,是白先生关于中国史学史的一部论纲, 其理论上的见解、脉络上的连贯、学科建设上的构想,真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地,是 通识的一种很高的境界。
    白先生在治史上的通识,还反映在关于民族史、民族关系史、宗教史、交通史、历史 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中。大家知道,在学术研究中,能够在某个领域中达到“通”的要求 ,很不容易;要达到通识的境界,就更不容易了。清代史家章学诚论文学上的“史部之 通”时说道:
    总古今之学术,而纪传一规乎史迁,郑樵《通志》作焉;统前史之书志,而撰述取法 乎《官礼》,杜佑《通典》作焉;合纪传之互文,而编次总括乎荀、袁,司马光《资治 通鉴》作焉;汇公私之述作,而铨录略仿乎孔、萧,裴潾《太和通选》作焉。此四子 者,或存正史之规,或正编年之的,或以典故为纪纲,或以词章存文献,史部之通,于 斯为极盛也。(注:《文史通义·释通》。)
    杜佑、裴潾是唐朝人,司马光、郑樵是宋朝人,章学诚把他们的著作看作是“史部之 通”的“极盛”的表现,足见他对“通”的推许。这里,章学诚说得很概括。明清之际 的史家王夫之对《资治通鉴》的“通”有比较具体的说明,可与章学诚所论互相发明。 王夫之这样写道:
    其曰“通”者,何也?君道在焉,国是在焉,民情在焉,边防在焉,臣谊在焉,臣节在 焉,士之行己以无辱者在焉,学之守正而不陂者在焉。虽扼穷独处,而可以自淑,可以 诲人,可以知道而乐,故曰“通”也。(注:《读通鉴论·叙论四》之二。)
    章学诚论《资治通鉴》的“通”是在于“合纪传之互文”,是从史事上和体裁上说的 :而王夫之的这一番议论,则是从内容上和思想上道出了《资治通鉴》之“通”的含义 。
    可见,一个领域的“通”尚如此不易,若干领域的“通”以及各领域之间的“通”, 就更加难得、更加可贵了。白先生正是在这三个层面上的“通”都作出了努力、都取得 了成就的史学家。他关于史学史和民族史的研究,对通史的研究和撰述有促进和深化的 作用;反之,通史的研究和撰述,也有益于对史学史、民族史的认识和把握。从专史中 可以看到通史的背景和修养,从通史中可以看到专史的功力和见识。这是白先生之通识 给予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也是我们藉以探讨和认识他的史学成就的一条“捷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