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十七史商榷》内容结构的特点及其评价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史研究》 林文锜 参加讨论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以下简称《商榷》)是十八世纪中国史坛上出现的一部巨著。王鸣盛号西庄,清江苏嘉定人,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商榷》是他历时二十多年写成的力作,为其一生治史的结晶。《商榷》与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齐名,但长期以来,对三家之书的研究,以赵书为最盛,钱书次之,而对王书的专题探研,最为寥寥。这不能说不是一种缺憾。
    本文不是对王氏史学的全面评价,只是试图对《商榷》的内容结构和著述体制作一个整体的分析,并由此对王氏史学的若干重要特色,提出一些看法。不当之处,尚祈指教。
    (一)
    《商榷》全书一百卷,约六十万言,由二千条左右少则十来字、多则数千言笔记式的条文组成。这种著录方式表面看似松散,有较多的自由和随意性,实则有其一定的写作体例和内在结构。关于《商榷》的内容,因其庞杂,后人曾有过一些不同的概括,如梁启超云:“亦间校释文字,然所重在典章故实”①”;金毓黼云:或“谓《商榷》一书全在典章故实是也,然细考其书,典章故实固居其太半,然亦论及版本义例,不拘一体②。”由于这些概括大都属于名著评价或提要的性质,故语焉不详,对其写作体例和内容结构上的特点,亦未细作分析。
    今通览全书,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其内容结构规模的异常庞大。全书条文所涉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或校释文字;或论及版本义例;或考订史书内容;或考证典制事迹;或评论史事人物。凡此,又以贯串全史的规模见之:全书研讨正史自《史记》讫《五代史》凡十九部,写作的顺序按正史编纂的目录逐篇逐句往下推移,于零散中亦显出条贯。这种内容结构上的规模,无疑显示出其不同凡响的巨著特色。
    然而,这仍是仅就外观而言。为了深入一层说明《商榷》内容结构上的特点,须就全书的内容,先提出两点看法。
    一、《商榷》表明王鸣盛是史学史上以个人之力全面校勘十七史的第一个学者
    关于这一点,多不被人所注意。王氏自序《商榷》开头便称:“十七史者,上起《史记》,下讫《五代史》……海虞毛氏汲古阁所刻行世已久,而从未有全校之一周者。予为改讹文,补脱文,去衍文”。又云:“二纪以来,独处一室,覃思史事,既校始读亦随校随读,购借善本,再三雠校。”王氏这里似言对十七史是予以“全校之一周,”以一人之力从事于此,工程可谓甚巨,用力可谓极勤,为前此所未曾有人成功地实行过。今证之全书,初步统一,所著录的校勘条例,当不下一千条。以一部并非专讲校勘的书,收有如此大量的校例,亦属罕见。故梁氏所云“亦间校释文字”,恐未细察。
    实际情况,王氏自道《商榷》成书的经过是:先是“凡有所考,皆在简眉牍尾,字如黑蚁”;后因“久之皆满,无可复容,乃誊于别帙,写成净本”;最后又“指瑕索瘢,重加点窜,至屡易稿始定。”③经过这样一个整理和誊录的过程,大量的校勘成果实际上被省略了而未收入书中。《商榷》中有很多这种说明,如:
    “毛版脱误者不悉出,聊偶著之”;
    “凡脱误显然者不悉出,疑似者著之”;
    “凡衍误脱不可胜摘,聊偶见之”;
    “凡脱误一二字者不悉出,多者见之”,④……
    这说明,《商榷》中的校勘记录具有举例的性质。但尽管如此,保留下来的校例还是相当多的,其校勘十七史的全貌仍宛然可见。
    二、“商榷史篇”、“评史家得失”是《商榷》写作的主要目的和中心环节
    《商榷》的写作,始于乾隆二十八年王氏解官归田之后。但写作的缘起则甚早。王氏早年因写作《尚书后案》,须遍引经史子集群籍,所读正史已经不少,王氏《西庄始存稿》所收中年归田以前读史文稿,可注意的是史评和考据文章并重。这些文稿后来都收入《商榷》,这多少可以见出王氏史学考评兼及特色的形成。尤可注意的是,王氏在《商榷》写成之后,自道其书之所由作,颇受刘知几《史通》的启发和影响。王氏云:
    “《史通》……评史家得失,有精确者,有苛碎差谬者,前人论之已详。知几自序云:‘余历事二主,从官两京,遍居司籍之曹,久处载言之职,商榷史篇,遂盈筐箧’。余体例与知几异,而商榷之义亦窃取之。……知几虽有踳驳,要为有意务实者,故予窃比之”。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