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金縢》是记载西周初大政治家周公事迹较为集中、内容也较为丰富的一篇先秦儒家经典文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记叙周公生平行事,几乎全部引录《金縢》文,又补充了许多重要史料,其内容比《金縢》更为翔实,也更为完备。司马迁写周公,史料涉猎极广,凡其所能见及的经史传说,多有斟酌取舍。司马迁称之为“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这并非单纯的史料处理技术问题,其中包含着司马迁对周公其人其事的历史认识。因此,司马迁所写周公事迹及史料来源,引起后世之经史学家的争议。本文拟就《鲁世家》中历来聚讼纷纭的四个问题:周公为成王祷疾;周公东征;周公奔楚;风雷之变事,略作讨论。试辨《史记》所载与“六经异传”之异同,考其事之史源由来,以明司马迁“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之目的与原则。 一 在《史记·鲁世家》里,曾先后两次记载周公为王祷疾事:一次是为武王,事在武王克殷二年,其文云: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明日武王有瘳。 另一次是在成王立为太子之初,其文云: 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 这两事情节略相仿佛。为武王祷疾之事,《金縢》有记载。司马迁对经文文字略作改动,取以入史。为成王祷疾之事,《金縢》无,司马迁所记,后人纷致疑辞。如三国时人谯周曰:“秦既燔书,时人欲言金縢之事,失其本末。”(注:见司马贞《史记·鲁世家索隐》所引。),即以史公所记周公为成王祷疾事,系“时人”(当指秦汉间人)对《金縢》所言为武王祷疾故事之误传。这就否定此事为来自先秦之旧说。清人崔述、梁玉绳等俱支持谯周的意见。崔氏曾举《左传》中一事误传为二者为例,以证其说,谓“《左传》犹然,况下焉乎。后人过于信古,遂不敢议惑矣。谯周之言是也。然既如此,可见《史记》文传失真者甚多”(注:《崔东壁遗书·丰镐考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版。)。梁氏曰:“此事亦见《蒙恬列传》,前哲多谓缘《金縢》之文而误分为二,遂两出耳”;又曰:“《史诠》谓此节(笔者按:指“周公为成王祷疾”一节)复错,当删。”(注: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一八,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版。) 司马贞见解则异于谯周,《史记索隐》曰:“此事经典无文,其事或别有所出……又与《蒙恬列传》同,事或然也。”依小司马之见,《鲁世家》记周公为成王祷疾事,可能出自儒家经典之外,然未敢骤下断语。清人孙星衍也认为司马迁所记言出有据。孙氏云:“此事又见《蒙恬列传》,恬时百篇之书未焚,当亲见而为之说。”(注: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卷一三,中华书局点校本1986版。)孙氏又以为焦赣《易林》也载有此事(说详下文),谓“盖古文《书》说”(注: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卷一三,中华书局点校本1986版。)。孙氏对司马迁记周公为成王祷疾事之史料来源作了推测,认为蒙恬亲见于秦焚书之前的《尚书》(所谓“百篇之书”),也就是《金縢》之外的其它书经有此一事,“盖古文”《书》说”。段玉裁分析《鲁世家》所记周公为武王、成王祷疾两事后,则认为后者系“史公自《尚书》外兼采他书”。(注: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金縢》,载《皇清经解》卷五八一。)。 管见以为,古史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一事误传为二的情况是有的,但宜作具体分析。谯周、崔述等认定司马迁所记周公为成王祷疾是对《金縢》故事之误传,史公缘误说而两录之,并无多少根据。他们只注意到两事情节上的某些相似之处,却无视两者内容上的不同。例如在祷神对象上,周公为武王祷告于先王,为成王则是祷于河神;在祈祷方式上,前者“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后者却是“周公自揃其蚤于河”。前后两事中祷祝之辞亦大有差别。值得注意的是,周公为成王祷疾故事,司马迁又记在《蒙恬列传》中,由蒙恬之口道出,此足证司马迁是把周公为武王、成王祷疾作为两件事来记载的,而且认为后者亦为史实。蒙恬说此事所据不详,史公是否见到过它的出处,亦不详。但蒙恬乃战国后期至秦时人,其说代表了战国后期的一种说法则是无疑的。又据蒙恬所述,周公为成王祷疾事与后来“奔楚”相联系。蒙恬在此事后,接着说:“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楚。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沈书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杀言之者,而反周公旦。”《鲁世家》亦取此说。“周公奔楚”之事在先秦有线索可寻,《左传》中已言及周公到过楚(说详下文)。由此可见,谯周等认为周公为成王祷疾故事系“时人”对《金縢》故事之误传,难以使人信服。 孙星衍据《蒙恬列传》中蒙恬言周公为成王祷疾,推测蒙恬自《金縢》之外的《尚书》他篇中得见,亦乏证佐。现今所能见到儒家经典和汉儒经说,仅有焦赣《易林》言及此事。《易林·需·无妄》云:“戴璧秉圭,请命于河,周公克敏,冲人瘳愈。”按:此言“冲人”即《金縢》中成王自称“惟予冲人弗知”之“冲人”,当指成王无疑。(《鲁世家》作“幼人”,乃以训诂字代本字。)焦赣与司马迁大约为同时人,其未必见过《太史公布》(注:按:《易林》有“戴璧秉圭”语。此句亦见《鲁世家》记周公为武王祷疾之文。焦氏所言,当属传闻异词。此焦氏未见过《太史公书》之一证。又,西汉昭、宣年间,《太史公书》流传未广,一般人鲜能见及。参见易平《杨恽与太史公书》一文,载台湾《大陆杂志》95卷第1期。)。《易林》这一说法当另有所据。可见周公为成王祷疾故事,在汉初时仍有流传。不过,孙星衍据《易林》所载,以为此事“盖古文《书》说”,似不确。焦赣乃今文家,曾从孟喜问《易》,又传授京房。虽焦赣说《易》有取杂说之处,班固谓“党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注:《汉书·儒林传》。),但“隐士之说”,未必就是古文《书》说。 据上所述,周公为武王、成王祷疾故事,司马迁是作为两事而载录的。后者从战国后期至西汉,一直有流传。至于此事最初来源于何书何家之说,难以稽考。小司马、段玉裁认为可能出自经典之外(且已亡佚)的先秦载籍或传说,即“百家杂语”,较为通达。当然,对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待于新的史料发现和学者们更深入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