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班固与《汉书》(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复旦学报:社科版》 朱维铮 参加讨论

这时已是汉明帝永平五年(62)或以后,也就是班固三十岁或以后。从此班固文名大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班固的史才,得到汉明帝认可以后,在历史编纂学史上引发的如 下悠久效应。
    第一,由于汉明帝先后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校书郎,负责编撰光武帝一代的本纪、列 传,并受命典校秘书,入值东观,即宫廷藏书处,因此开了每轮君主更迭之后便任命史 官在东观编撰前代史的先例。从此东汉王朝有了连续不断的官修本朝史,累积而成《东 观汉纪》。
    第二,也从班固开始,兰台令史和校书郎,由临时任命变成专职史官。只是校书郎俸 四百石,兰台令史更是秩百石的微员,以后常以他官兼任史官,就统称“东观著作”。 于是著作渐成史官专称。东晋南朝的史官,正职称著作郎,副职称著作佐郎,即由东汉 为起点。
    第三,班固获汉明帝特许,完成“断汉为书”的前汉兴亡史,并署名《汉书》。这又 开了“隔代修史”的先例,被东汉以后各个大小王朝群起效尤,都要由朝廷组织专官或 专门机构给“胜朝”编写一部始兴终亡的断代王朝史,并以前朝国号作为书名。
    第四,班固是否首创“正统”概念?仍有疑问。然而他将其父对司马迁未能“依五经之 法言”的批评,转化为政治谴责,说这名“史臣”(班固明知太史令非史臣,却称司马 迁为西汉“六世史臣”,显然指其不忠于汉),竟将本朝帝业的肇建圣人、上承“尧运 ”的刘邦,“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并颠倒史实,将司马迁著史说成“熏胥 以刑”之后才开始的(注:《汉书》叙传下。下列百篇叙:“呜呼史迁!薰胥以刑,幽而 发愤,乃思用精,错综群言,古今是经,勒成一家,大略孔明。述司马迁传第三十三。 ”按,司马迁著史,始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至天汉二年(前99),方因李陵案, 下狱受腐刑。参看朱维铮《司马迁》,载前揭《十大史学家》。),这无非表明只有他 班固真正懂得汉德,“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注:班固《典引》,前揭范书 本传。)。从这一点来看,他堪称中世纪自觉地以“正统”观念指导断代王朝史编纂的 官方史学前驱。历代“胜朝史”,都以《汉书》为“正史”圭臬,可谓不忘本。
    第五,班彪修改《史记》结构,取消世家,将本纪变成只写汉朝刘氏君主在位时期大 事记的专用形式,已表露一种意向,就是“非刘氏而王”的政权,在先如陈胜、项羽, 在后如王莽、刘玄、隗嚣、公孙述等,都属于“外不量力,内不知命”的所谓神器僭窃 者。班固的《汉书》,不仅把班彪区别纪、传的形态固定化,而且大幅度调整司马迁十 表八书的结构。表名未改,篇减为八。删除非汉四表,原合断汉为书。但增设《百官公 卿表》,已证“汉承秦制”无法否定;又添《古今人表》,更可证班固裁量一切真假历 史人物,完全依照东汉统治集团确立的道德名分作为尺度。书改称志,或因班固自署所 著为《汉书》,避免篇名干犯总名。然而《汉书》十志,对《史记》八书的体系大加改 造,正凸显班固与司马迁处理现行体制源流的认知分歧。司马迁自述:“礼乐损益,律 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注:《史记》卷130太史公 自序。)可知八书涵泳着司马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底蕴。班固合律、 历、礼、乐四书成二志,更天官为天文,易封禅为郊祀,改平准为食货,新增刑法、五 行、地理、沟洫、艺文五志。分开看每志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以致大半都成为如今各 门专史的雏形,合而观之呢?只能说班固已经丧失司马迁(在某种程度上还有班彪)的历 史通变认识,把十志的改作,当作论证现有权力结构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著作,充满着辩 护论气味。例如增写《五行志》,多达五篇,份量占十志四分之一强,内容则山崩石裂 ,鸡啼犬吠,变无巨细,都看作天降灾祥的征兆,虽是早期宗教史研究的重要资源,却 表明班固迎合光武帝及明章二帝用图谶指导政治的所谓南面术,藉历史以谀君。不过, 时移境迁,王朝更迭习以为常。人们但看编纂形式,以为同属纪传史,《史记》求通而 难学,《汉书》断代而易仿,尤其新王朝通过编纂胜朝史来论证“革命”的历史合法性 ,已成惯例,于是历史官方史学都认《汉书》是“正史”的鼻祖,而班固的历史地位也 水涨鸭子浮。这在中国史学史已是常识。
    (四)
    班固是东汉的第一代史官。他奉汉明帝特许而写的《汉书》,也可以称作中世纪中国 的第一部官修“正史”。
    因而,从唐初颜师古为之辩护,而南宋郑樵再度痛诋的班固是否剽窃父书的问题,迟 至上个世纪仍属疑案,其实可以理解。
    班固在服丧期间便改写班彪遗著,一如班彪续补司马迁书,也是私人修史。因此从东 晋的袁宏到南宋的郑樵,用西汉中叶开始膨胀起来的“孝道”当作尺度,讥斥班固袭父 书而没父名,顶多适用于班固出任帝国史官之前的那几年。然而,今本《汉书》,分明 是汉明帝永平中到汉章帝建初中,由班固奉东汉君主旨意而写作的官修史书。虽然它仍 由班固个人署名,虽然它的若干篇章表明袭用《后传》成稿,却不可说是剽窃班彪或司 马迁的论著。理由呢?很简单,就是两汉经学家夹缠多年才在东汉初勉强趋同的“三纲 六纪”教义所指示的,君为臣纲,既为人臣,便需“移孝作忠”,一切功劳归于君主才 算尽忠。(注:参看《白虎通义》。关于此书的编撰,参看朱维铮著《中国经学史十讲 》附录:中国经学史选读文献提要,6,《白虎通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页266 -268。班固奉诏整理汉章帝裁决的经义标准诠释,对他历史观的影响,由其后作《典引 》可见。)《汉书》作为史官奉诏撰写的官书,性质已经变成代天子立言的著作,署班 固之名也无非表示书有过错应该由他个人负责。对于专制君主来说,哪有什么版权观念 ?自秦至清,有几个皇帝或僭主,不将臣子代写的文字据为己有?班固任史官而成《汉书 》,倘若在叙传等篇中突出亡父的创始功劳,而班彪死于明帝即位之前,如此怎能彰显 明帝识拔“良史”的圣知?
    这不是说班固的个人品格没有问题。袁宏批评他“好附会权宠,以文自通”,又与范 晔都揭露他放纵诸子和家奴犯法作恶(注:见前揭袁纪卷13,范书本传。)。他同意班彪 批评司马迁“是非颇缪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 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注:同上,范书本传赞,即袭用袁宏的评论。)可见 他的行为和思想,即使依照中世纪的礼法,也是表里相悖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