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三国志集解》的学术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 卞孝萱 参加讨论

“卢弼的《三国志集解》是目前关于《三国志》的最详注本,是历史教学科研工作者 必备之书。”[1]这是1981年中华书局对《集解》的评价。“说这部《集解》是‘目前 关于《三国志》的最详注本’,这句话到现在也没有过时。”[2]这是2000年一位专家 对《集解》的评价。然而这部名著的学术价值,尚未见到全面的深入的介绍。不揣浅陋 ,撰成此文,供读者参考。
    我与卢弼先生为世交,他赠我《卢慎之自订年谱》、《慎园文选》、《慎园诗选》等 未公开出版的油印品,我根据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集解》进行考评。《年谱》 云:
    “(民国)十八年己已,五十四岁,《覆王季芗书》。
    “十九年庚午,五十五岁,《致伯兄木斋论<国志>书》。
    “二十五年丙子,六十一岁,《三国志集解序例》。
    “二十八年己卯,六十四岁,……胡绥之撰《三国志集解序》。
    “一九五○年庚寅,七十五岁,……钞成《三国志集解补》二卷。
    “一九五二年壬辰,七十七岁,……阅……《三国志集解》。
    “一九五七年丁酉,八十二岁,……古籍出版社印行《三国志集解》六十五卷、《集 解补》二卷。”
    《集解》的编著工作从哪一年开始?《年谱》中没有记载,需要我们进行补充。卢弼在 《慎始基斋校书图题词序》中回忆道:“不佞一生所历,治学之方,亦数易矣。”大体 上说:先“攻应试文”;后“治新学”,译书;从政后,“恣意收藏”,协助卢靖编书 、刻书;“罢官以后,闭户著述,纂成《三国志集解》六十五卷,镇日丹黄,几无暇晷 。”可见卢弼正式从事《三国志》的研究,为时甚晚。是什么动机驱使他于晚年进行这 项巨大的学术工程呢?他在《覆胡绥之先生书》中说:
    “昔年读葵园祭酒两汉注解,谓其便益学人。陈志简洁,裴注赡详,诸家疏证,互有 瑜瑕,妄不自量,拟踵王书。”
    “不佞雅爱典籍,性喜收藏。某年偶得曹锡龄旧藏何义门评校冯梦祯刊本《国志》, 朱书细字,工整异常,校订精审,多《义门读书记》所无。获此珍籍,草创权舆。”
    卢弼列举了两个原因,未说明孰先孰后,应是购得何焯评校《三国志》在先。何以知 之?“立功”不成,转而“立言”,本是中国旧知识分子的一条老路。卢弼“罢官”以 后,无事可为,不甘颓废,想在学术方面有所建树。得到何焯评校《三国志》的“珍籍 ”,启发了他著书的方向。作为“前四史”,《汉书》、《后汉书》有王先谦的《汉书 补注》、《后汉书集解》,而《三国志》尚缺集注集解,这就更加坚定了卢弼在《三国 志》下大功夫的决心。(卢弼《整理国故方案》说,《三国志集解》卒业后,拟续治《 史记》,“此愿未偿”)
    至于追随“乡贤”,“前趋后步”云云,不过是卢弼谦虚的话。他在《覆王季芗先生 书》中说:“葵园两汉书注,班书补注在先,精力尚能贯串,范书集解,成于暮年,又 经兵乱转徙,假门弟子之手,违失繁多,走所摘举,录于书眉,触目皆是。”他对《后 汉书集解》的评价不高,而以《集解》“在长沙王氏两汉书注解之上”(《覆胡绥之先 生书》)自豪。况且他在《三国志集解序例》(以下省称《序例》)中明言“远稽杜、何 、二裴之说”(指杜预《左传集解》、何晏《论语集解》、裴松之《三国志注》、裴骃《史记集解》),不仅王先谦一人。
    卢弼自谦“晚学”,晚学而能完成《集解》巨著,是有其必要条件的。从主观条件说 ,他曾在经心书院、两湖书院肄业,有“泛览群籍”的根柢;从客观条件说,前人、尤 其是清人,有丰富的研究、考订、校勘《三国志》的成果。正如他在《序例》中所说: “古人谓文必己出者,谓论著之文也;注家吸纳众流,援引患不征实耳,不必尽出之己 也。”当然,卢弼不仅集合了前人的成果,还有自己的心得。今从校勘,注释两方面评 述《集解》的业绩:
    (一)校勘
    卢弼在《序例》中,对《三国志》的版本,作了评价:“宋元旧刊,可资参证,间有 误失,贵能鉴别。衢本初印,已难餍意,三朝修补,益失庐山。冯氏精校,世称善本, 俗书破体,讹夺亦多。西爽无足齿数,陈本纰缪百端。金陵翻雕汲古,后胜于前。”所 谓“衢本……三朝修补”指宋衢州州学刻、元明递修本。“冯氏精校”指明南监冯梦祯 校刻本。“西爽”指明吴氏西爽堂刻本。“陈本”指陈仁锡评、天启云林积秀堂刻本。 “金陵翻雕汲古”指清江南书局据毛氏汲古阁本校刻本。卢弼最推崇江南书局本。
    《集解》于“官私宋、元刊本而外,兼录诸家校本”,如:曹锡龄旧藏何焯校本、杨 守敬旧藏批本、顾广圻校本、卢文弨校本,李慈铭校本、朱邦衡校本、刘家 立校本、沈均玱校本、沈家本校本及近人校本等。“或系手稿,或为传钞 ,或假友人,或谋估客,只义片辞,苟有采获,援颜注《汉书》之例,悉举诸家姓字。 ”不知姓名者,“冠以‘或曰’,虽云存疑,实不掠美。”(《覆胡绥之先生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