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考述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顾永新 参加讨论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以下简称《考文补遗》)是由日本江户时代古学派学者山井鼎 考文、物观补遗而成的经书校勘著作,在日中学术界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其书作为 仅有的两部由外国人纂集的经学著作之一而被收入《四库全书》,更得到乾嘉学者翟灏 、卢文弨、王鸣盛、洪颐煊、阮元等的肯定,成为清代以降经书校勘必不可 少的著作。卢文弨校订《周易注疏》、王鸣盛编撰《尚书后案》、周春纂集 《十三经音略》、阮元校勘宋本《十三经注疏》、刘宝楠、刘恭冕父子校注《论语正义 》、孙诒让重校《十三经注疏》等都以此书为重要参校本。
    关于山井鼎氏生平经历、其书成书经过及传入中国始末,日本中国学的创始人狩野直 喜博士(1868-1947)有专文《<七经孟子考文补遗>考》作了翔实的考证。本文拾遗补阙 ,探颐索隐,拟就狩野博士未及论列或语焉不详之处,如其书产生的学术背景、卷数著 录上的问题,尤其是学术价值的认定和异文校勘等略陈己见,冀有所得,故曰“考述” 云。
    学术背景
    从中国宋朝朱熹时代(12世纪)到日本德川幕府建立(庆长八年,1603年)的四百多年间 ,宋学主要是朱子学传入日本。在这一过程中,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 作用。而日本儒学最初也并不能表现出独立发展的形态,而是从属于佛教的一种教养而 已。日本儒学的创始人藤原惺窝(1561-1619)即是僧侣出身而转向儒教的,其最著名的 门生林罗山(1583-1657)也在寺院里受过教育。林氏全面发展了日本儒学,并成为日本 朱子学的代表人物。朱子学在整个江户时代一直占有统治地位。随着朱子学的不断发展 和官学化,在信奉朱子学的学者中出现了许多阳明学家(如中江藤树、熊泽蕃山等),他 们倡导新学,试图从朱子学里解放出来,是对朱子学的反动。而朱子学和阳明学的对立 ,又引发了人们对日本儒学的困惑;更随着其忽略实践、驰鹜空理的弊端的日益显现, 从而产生了试图抛开后代的种种解释、直接从儒教古典出发的趋势,形成古学派。
    古学派三大代表人物山鹿素行(1622-1685)、伊藤仁斋(1627-1705)、荻生徂徕(1666 -1728)的思想和学术各有不同。山鹿以兵法学家著名,致力于建立武士道,作为儒者 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古学派的兴起、繁荣大都有赖于伊藤。他接受了明代学者吴廷翰的 影响,力主复古儒学,尊崇《论语》、《孟子》,主张通晓此二书“而后可以读《六经 》”,摈斥《六经》中与《论》、《孟》相牴牾之处,更以《大学》为伪书。徂徕学 出伊藤,又有不同。他摆脱了传统的汉文训读法,采用直接阅读汉文儒学经典以探求语 义的方法,称作古文辞学。其学派由徂徕首倡,注重实学,风靡日本,元文(1736-174 1)至宽延(1748-1751)间是其全盛期。徂徕即物茂卿,号萱园,江户人。本姓荻生氏, 名双松,其先仕日本南朝,为物部者,以官为族,称物部氏,或单称物氏。著作有《萱 园随笔》、《辨道》、《辨名》、《论语徵》、《大学解》、《中庸解》等①,卓绝一 时,自成一家。他主张直接由《六经》来阐明“先王之道”,重点在古文辞的解读;而 “学问只是广泛搜罗一切以广自己之见闻”,表达了其发展经验科学的要求。由于江户 时代社会生存形态的变化而形成的徂徕学给日本儒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也使古学 主义走到了极至,或许这也是日本儒学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性的必然结果(以上主要参 考永田广志著、陈应年等译《日本哲学思想史》、三宅正彦著、陈化北译《日本儒学思 想史》、朱谦之著《日本哲学史》的相关章节)。
    徂徕的古学思想直接影响了太宰纯(1680-1747)②、山井鼎(1690-1728)③等学者, 使得他们致力于儒家经典的研究。山井鼎,本姓大神氏,名鼎,又名重鼎,字君彝,号 昆仑,通称善六,纪伊(和歌山县)人。享保初年(1716),山井入徂徕之门,有志于经学 。三年,纪州支藩伊予(爱媛县)西条藩主松平赖渡聘为儒臣。禄仕之后,山井与同门根 本逊志④前往下野国足利郡(今木县足利市)之足利学校⑤,校勘那里所藏的古 抄本、宋版《五经正义》及诸多明本,“遂留三年,罄其所藏以归。因积勚得疾,西 条侯闻而俾录上其所较。生疾更甚,黾勉从事,呻吟交发,不能辨其为何声,颠沛以之 ,期年而成,疾亦寻差”[1](《考文补遗》卷首:物茂卿《七经孟子考文叙》)。享保 十一年(1726)《七经孟子考文》(以下简称《考文》)誊写完毕,献之西条侯。十三年(1 728)正月十九日徂徕卒,十日后山井追其师之迹而逝。西条侯十分重视此书的学术价值 ,命制副本二,一通存纪州藩,一通进呈幕府。七月,幕府命徂徕之弟、东都讲官物观 ⑥作《补遗》。享保十五年(1730)十二月写定进呈,明年六月梓行⑦,十七年由长崎传 到中国[2](《<七经孟子考文补遗>考》)⑧。
    ----------------------------------------
    注释:
    ①据藤冢邻《物徂徕<论语徵>与清朝经师》(《支那学研究》第四编),日本文化六年( 1809)《论语徵》、《大学解》、《中庸解》已传入中国。清代学者狄子奇《论语质疑 》、刘宝楠父子《论语正义》曾引用是书。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一)、李慈铭(《越 缦堂日记》乙集下)等亦有比较高的评价。
    ②太宰纯,字德夫,号春台、紫芝园,信州(长野县)人,与山井鼎同出徂徕门,以经 学闻名。《考文补遗》和太宰校刻的《古文孝经孔氏传》是《四库全书》中仅有的两部 由外国人纂集的经学著作。
    ③山井鼎的卒年问题比较复杂。狩野直喜引本城问亭《山井昆仑事略》以为山井三十 九岁卒;同时也指出《名人忌辰录》和《大日本人名辞典》的记载是四十八岁。我们查 阅了明治三十七年(1904)佐村八郎编《增订国书解题》页898亦为四十八岁;而昭和十 六年(1941)关仪一郎、关义直编、东洋图书刊行会印行的《近世汉学者著述目录大成》 页541则曰五十九岁;近藤春雄编《日本汉文学大事典》(明治书院,1985)的记载为四 十九岁。四种说法,未知孰是,本文取本城《事略》三十九岁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