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三国志集解》的学术价值(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 卞孝萱 参加讨论

在上述古籍中,卢弼对赵一清(东潜)《三国志注补》的评价最高,但也指出其不足之 处。卢弼引书,有三种情况:一是只引用,无补充;二是引用之后,有所发挥;三是引 用之后,进行辨驳。他在《序例》中,对第三种情况,作了说明:“诸家笺注,东潜最 为繁富,然秕稗留遗,愆违盈目,随文纠正,无所隐饰。推之众说,亦复云然。或谓既 知乖舛,即宜芟除,奚为存录,徒秽篇章。不知摭拾不周,人疑阙漏,匡矫不力,虑失 真诠,虽云辞费,实非贸然。”可见《集解》所追求的目标是,引书既要全而不漏,又 不能听任谬说传播。
    古籍因年代久远,读者难以明了,需要为之作注。注释因年代久远,读者也难以明了 ,需要为之作疏。卢弼继承这个传统,既为《三国志》作注,又为裴注作疏,他在《序 例》中,说明这样做的理由:“或谓陈志简洁,注释宜详,裴注明通,奚事诠解。不知 世期所采,都为魏晋名编,流传到今,悉成故书雅记。温公《通鉴》,摘取颇多,身之 音注,亦极畅达。(《通鉴》多采裴注,胡氏于所采者多有注)理宜搜罗,藉便浏览。注 家有疏,已成先例,曲折剖判,不厌求详。亦有裴注偶误,间存商榷,疑滞扫除,敷畅 厥指,亦学者所有事也。”裴注完成于元嘉六年(429),1500多年来的研究、考订成果 很多,卢弼加以收集、整理,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写入《集解》中,不仅给读者带来方 便,而且增加了《集解》的学术价值。试举一例,以见卢弼兼注《三国志》正文和裴注 ,是必要的,不是多馀的。
    《魏书·武帝纪》裴注引《魏书》:“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 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 。”
    《集解》:“《世说·识鉴篇》:曹公少时见桥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 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 子孙相累。刘孝标注以《世说》所言为谬。弼按:刘注是。若桥公谓为奸贼,魏武必不 祀以太牢矣。”
    《魏书·武帝纪》裴注引孙盛《异同杂语》:“(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 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集解》:“胡三省曰:言其才绝世也。天下治则尽其能为世用,天下乱则逞其智为 时雄。弼按:二语实为确论,无愧汝南月旦之评。《蜀志·许靖传》:靖与曹公书云: 自窜蛮貊,成阔十年,吉凶礼废。昔在会稽,得所贻书,辞旨款密,久要不忘。是魏武 与子将昆仲夙有雅故。少年即与名流结纳,可知其人。胡玉缙曰:二语恐孙盛因晋承魏 祚,有所避忌,加以窜改,当以范书《许劭传》为得其实。后丕深嫉月旦,欲取其首, 未始不由于此,况劭本鄙操者乎!”
    孝萱案:曹操是治世(清平)的“能臣”?还是“奸贼”?一直是读者颇感兴趣的问题。 《集解》否定《世说新语》所言而肯定《异同杂语》所言。卢弼的友人胡玉缙则据范晔 《后汉书·许劭传》:“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 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与卢弼意 见相反。卢弼、胡玉缙所根据的,都是许劭对曹操的评语,由于孙盛所记与范晔所记相 反,卢弼取孙说,而胡玉缙采范说。胡玉缙还作了孙盛窜改许劭原评的推测,卢弼对此 未置可否。《集解》并存两个相反的观点,可供读者选择,比只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摒 弃相反的意见为好。这也体现了“或义在可疑,则数家兼列,时见微意,有所裨补”( 卢弼《三国志集解序例》)的精神,然而,卢弼如不兼注《三国志》正文和裴注,便不 能全部反映上述情况。
    卢弼早年在两湖书院肄业时,曾受教于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邹代钧。名师出高徒, 卢弼亦长于地理学。他总结前人考订之失,“厥弊有四”,其四曰“不审地望,究用兵 行师之涂”(《覆王季芗先生书》)。他认为:“李申耆五种、《清一统志·沿革表》、 杨守敬《历代疆域沿革图》、丁谦各史《地理志考证》,皆为治史必备之书。”(《整 理国故案》)可见他对地理学之重视,主张历史、地理两种学问兼治。学界评《集解》 者,许以“地理尤精”。这个评价,是恰当的,卢弼确实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精力。
    卢弼凭藉其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集解》中考沿革、释今地两个带全局性的问题, 订立体例。
    考沿革 卢弼说:“马彪续书,郡国厘然。沈约宋志,颇详三国。考订沿革,取材二 书。”(《覆胡绥之先生书》)“马彪续书”指司马彪《续汉书》,“沈约宋志”指沈约 《宋书·州郡志》。
    释今地 卢弼说:“有清统志,纲维目张。援古证今,可知得失。或谓既释今地,宜 遵时制。不知今日(指民国)版图,迄无成书,间有坊本,难资依据。……景范纪要,悉 准明志,前贤可师,非我作古。”(《覆胡绥之先生书》)这是说,《集解》仿效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释今地以《明一统志》为准之体例,释今地以《大清一统志》为准。
    《集解》中的地理考订,精义纷呈,限于篇幅,只举“赤壁”一例。因为:“三国周 郎赤壁”在何处?聚讼纷如,至今尚无定论,卢弼比较了众多说法之后,提出己见,可 供学界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魏书·武帝纪》:“公至赤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