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清史•图录》编纂概述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卞修跃 参加讨论

《清史·图录》是《清史》纂修工程总主持人戴逸先生在此次《清史》修纂中的一个思路创新。2004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图录组成立后,随即展开全面的清史文物图像资料的调研、搜集、整理及《清史·图录》三级项目立项的各种准备工作。2007年10月,《清史·图录》三级项目立项,一年来,各项目主持人按部就班地依照项目合同书规定的研究内容、编纂任务及进度规划进行编纂。为了进一步推进下一阶段工作,兹特对《清史·图录》的编纂思路、框架设计和指导思想予以简要介绍,就清史图像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清史·图录》的编纂情况作一回顾与总结,敬请关心《清史·图录》纂修工作的学界高明批评指正。
    一、以图纪事是人类的精神本能
    设立图录是新修《清史》的创新。众所周知,作为中国传统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皆未收录图像内容。对此,戴逸先生曾经说过:“传统史书没有图,是由于印刷条件落后,也可能古代没有适宜的、好的图录可以放入历史书。”① 历史的事实正如戴先生所论,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国的图书镌刻在狭长的木简之上,结简成卷;而幅面较大、内容丰富的图像无法在木简这样狭小的介质上存在。此后,造纸术和刻版印刷术发明,但同样由于印刷技术的局限,中国传统图书中难以大量用图,而传统正史中,更未专设图录。
    不过,尽管二十四史未曾收图入史,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未忽略图形图像的传递信息、传承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大而言之,绘影成形,利用图像的形式展现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体现人类自身精神生活,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本能。当人类通过用手劳动,站立起身躯,进化了大脑,产生了精神意识之际,人类便开始认识到自身作为自然界最具特色的存在,在其进行物质生产生活的同时,智力水平日益提高,精神生活由简单走向复杂。于是,他们在从事原始采集、狩猎的同时,开始逐步认识自己赖以存在的客观世界,并由此逐渐走向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认识。为了体现这种认识,传承所积累的知识,原始先民们往往会利用天然的、简单的颜料,在岩壁之上、器物之表,或绘或凿,刻画出各种人物、动物图案,反映自己的狩猎、采集等现实生活或生殖崇拜等意识观念,如广泛分布在中国西南、东北、西北等地的岩画,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存中画在陶器上的人面、鱼身图案等,都向后世人们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点。
    相对于抽象的文字,图像更能生动、形象地用来反映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表现日常生产生活,展示人类精神生活。因此,即便在文字发明之后,图像的这种价值并未削弱。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类属传说,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抽象的文字的发生,实源自于形象的鸟兽之迹,亦即从形象生动的图案图形中演变进化而来。而在纯粹以文字记载的中国古史中,关于以图纪事、以图载史的内容不绝如缕。如《吴越春秋》称“功可象于图画”。《世本》则曰“史皇作图。苍颉作书。”《吕氏春秋·勿躬篇》亦称“史皇作图。”《说郛·卷四二》则载:“夫画者,肇自伏牺画卦。至黄帝时,史皇、仓颉生焉。史皇状鱼龙之迹,仓颉因而为字,盖画先而书次之。”《拾遗记》卷一《颛顼》亦云“颛顼生,手有文如龙,亦有玉图之象。”《吕氏春秋·先识览》记桀将亡,“太史令终古执其图书而奔于商。”“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晋太史屠黍见……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周易·系辞上》更有名言而代代相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今本竹书纪年》:“黄帝轩辕五十年秋七月,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汉书》则记刘邦攻下秦国都城,萧何“收历令图书”。至于后世史家,更是图、书并重,正如戴逸先生所论:“郑樵是主张有图的,章学诚是力主有图的,他们认为正史应该有图。章学诚在《和州志》里批评司马迁,他说司马迁‘始创十表,后世相承,志表愈繁,图经渐失’,他认为司马迁没有搞图,所以以后的人跟着他的传统都不搞图了。”② 自古以来,中国即把书籍径称作“图书”,彰显了中国古代图、书并重的传统,以至于后来人们往往把出自于《新唐书·杨绾传》的本义用以形容一个人嗜书好学、藏书丰富的“左图右史”一词,引申为中国古代治史、治学的传统。
    此外,于文字书籍之外独立存在的图像,又与文字并行流传,成为人们再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内在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与形式。文字之所创制,由形象的图形图案中抽象演化而来,自不待言。而流传数千年以至今日能为人们所见的,如商周彝鼎之纹、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帛画等物,皆为当时人们的对现实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展现,也是今世认识特定历史内容的重要的形象、生动而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晋唐以降,迄于明清,文明益昌,不同流派的绘画作品汗牛充栋,所反映的内容,更遍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纯粹的反映人们衣食住行、重大政治军事活动的纪实作品,如疆域舆图、天文天象、工具制作、生产流程、军事战争、仪典节庆等等,也有纯以反映画者内心感受、传达画者精神情感的艺术性绘画,如不同流派的文人画作、山水花鸟鱼虫之类,还有印制在人们生产活动的产物上的装饰性图案等,如各类建筑物的雕梁画栋、官民窑瓷上的印花图形、官民服装上的花团锦簇等等。及至近代摄影技术的发明与传入中国,以迄于今天现代数码成像技术的广泛普及,照相机成为人们认识、反映外部世界的“第三只眼睛”,它能把人类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东西精确、细致地摄制下来,流传至久远,准确地再现,从而为人类更加精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现象、物体,乃至凝固稍纵即逝的人类活动瞬间以成永恒画面,提供了强大的、无可匹敌的武器。近代保留下来的无以数计的照片,也同样构成我们这里所说的图像的种类之一,成为人们研究历史的最为珍贵的资料。
    因此,在新修《清史》中,创设图录,即是对中国古代以图载史、图书并重传统的继承与弘扬,更是在现代科技发达为收图入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的前提下,对中国古代治史者的期望与理想的完美实现,也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潮流将正史带入“图像时代”的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