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谢刚:《论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在野派》,《光明日报·史学》,1984年1月25日。 (15)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16)见拙撰《〈史记〉是对汉武帝的批判书》, 收入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主编的《〈史记〉论丛》一书,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17)《汉书·公孙贺、刘屈氂传》 (18)《史记·匈奴列传》 (19)《汉书·严助传》 (20)《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21)其实,“《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史记·太史公自序》),尽可以实用主义地各取所需。 (22)见武英殿本《史记卷二十五律书考证》。 (23)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程不识代表了当世两种不同的军事路线。程不识早卒,不见于汉武时期。 (24)汉武帝晚年悔过,也可作此理解 (25)《汉书·李陵传》。 (26)《史记·匈奴列传》 (27)引自《李陵答苏武书》,《文选》卷四一。此书内容史实有误,文体也不类西京文字,当出于后人伪托,此处是借用。 (28)当时定司马迁罪行为“诬上”,可能原判是死刑。按汉文帝改革法制,除肉刑,宫刑也在废止之列。汉景帝赦徒作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武帝定令死刑可用钱赎,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改为宫刑。司马迁自述:“家贫,不足以自赎”,只得忍受腐刑,这可能是汉武帝事后有所悔悟。所以司马迁出狱后,并得任为“中书令”,“尊宠任职”。司马迁借此换取生命,以完成《史记》的写作。 (29)《国语·齐语》 (30)胡适认为儒产生于殷代,见《胡适论学近著·说儒》。孔子是殷人后裔。 (31)《说文解字》解“吏”为“从一从史”;“史,记事者也”。金·韩道昭《五音集韵》径释“吏”为“职事也”。王国维《释史》(《观堂集林》卷六)谓“事”“吏”均从“史”出,后世始分为三字。但他认为“大小官名……多由史出”,则是错误的,“官”与“吏”是有区别的。 (32)详拙撰《试探“儒”的起源及历史发展》,《安徽日报》,1962年4月17日。 (33)(34)分见《论语·微子》、《季氏》。余不悉注。 (35)《论语·子罕》 (36)《论语·八佾》 (37)(38)(39)《孟子·尽心下》、《离娄下》 (40)文天祥就义前衣带中《自赞》 (41)《荀子·致士》 (42)《吕氏春秋·恃君览·骄恣》 (43)《史记·魏世家》 (44)《战国策·齐四》 (45)扬雄:《解嘲》,《汉书·扬雄传下》 (46)《商君书·算地》 (47)同前书《靳令》 (48)(49)《韩非子·五蠹》、《忠孝》 (50)说见倪昭敏《司马迁没有为李陵的投降辩护》,《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