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中国古代一部集大成的书籍解题目录,范围之广,收书之多,价值之高,在整个中国古代都是无与伦比的。这其中,既有正面的积极建树,也有对前人失误的指正纠谬,因而成为研究中国古典学术的案头必备之书。但因种种原因,它在指出前人失误的同时,自己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其中,在考论明代学者胡应麟的学术成就之时,就有着比较集中的表现,诚可谓“笑他人之未工,忘己事之已拙”①。但学界尚未对此进行专题辨正。本着《总目》自身“既悉其谬,即当显为纠正,以免疑误后人”②的态度和原则,笔者谨将该书对明代学者胡应麟成果的误读误判问题疏通董理,敬请学界方家教正。 一 疏忽错谬,有失检点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是其10余种笔记的合集,《总目》卷123《少室山房笔丛》提要,称其中有《史书占毕》、《经籍会通》两书,这是正确的,但却在卷48《世史正纲》提要中误为《史学占毕》、卷85《目录类·序》中误为《经义会通》。在《少室山房笔丛》提要中,曾讥讽胡应麟“捃摭既博,又复不自检点,牴牾横生,势固有所不免”。显然,《总目》自己也犯了它所批评于前人的错误。 《总目》卷140《嘉祐杂志》提要:“宋江休复撰,休复字邻几……明胡应麟《笔丛》云‘江邻几《杂志》,宋人极推之,今不传,略见《说郛》’。然《说郛》所载止十页,而《稗海》、《唐宋丛书》与此抄本皆三倍于《说郛》,应麟殆偶未见也。”所谓“此抄本”即四库馆臣所采用的明内府藏本,当然不是布衣胡应麟所能见到的。而《稗海》、《唐宋丛书》,胡应麟更不可能见到,因为胡应麟卒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夏,而商濬编辑的《稗海大观》正好成书于当年,《唐宋丛书》则更晚,乃是钟人杰、张遂辰在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年)编辑,胡应麟又如何能见到呢?《总目》以胡应麟死后才出现之书,批评胡应麟观书不广,“殆偶未见”,未免强人所难了。 关于《阴符》一书的真伪,宋以来诸说纷呈。《崇文总目》疑后人依托;黄庭坚认为出自为此书作注的唐代李筌,绝非黄帝书;晁公武赞同黄庭坚之论,并认为是糅杂兵家语,又妄说太公、范蠡、鬼谷、张良、诸葛亮训注,尤可笑;朱熹认为,恐皆李筌所为,是他着意去做,自做自解;陈振孙认为非古书;黄震认为是异端之士掇拾异说而本无所定见之伪书。胡应麟则云:“《阴符经》称黄帝,唐李筌之伪也。筌嗜道好著述,得《阴符》注之,而托于骊山老母以神其说。杨用修直云筌作,非也。或以唐永徽初,褚遂良尝写一百本,今墨迹尚存。夫曰遂良书,则既盛行当世,筌何得托于轩辕?意世无传本,遂良奉敕录于秘书,人不恒睹也。余案《国策》,苏秦干诸侯不遂,因读《阴符》,至刺股,则此书自战国以前有之,而《汉·艺文志》不载,盖毁于兵火故。《隋志》有《太公阴符钤录》一卷,又《周书阴符》九卷,未知孰是,当居一于斯。或疑季子所攻必权术,而《阴符》兼养生。夫《阴符》实兵家之祖,非养生可概也。此书固匪黄帝,亦匪太公,其为苏子所读则了然,而前人无取证者,故余首发之,俟博雅士定焉。” 对此,《总目》评论说:“胡应麟《笔丛》乃谓苏秦所读即此书,故书非伪,而托于黄帝则李筌之伪。考《战国策》载苏秦发箧得太公《阴符》,具有明文。又历代史志皆以《周书阴符》著录兵家,而《黄帝阴符》入道家,亦足为判然两书之证。应麟假借牵合,殊为未确。至所云唐永徽初褚遂良尝写一百本者,考文征明《停云馆帖》所刻遂良小字《阴符经》,卷末实有此文,然遂良此帖自米芾《书史》、《宝章待访录》、《宣和书谱》即不著录,诸家鉴藏亦从不及其名,明之中叶忽出于征明家,石刻之真伪尚不可定,又乌可据以定书之真伪乎?特以书虽晚出,而深有理致,故文士多为注释,今亦录而存之耳。”③《总目》以考证高自标置,但于《阴符》之真伪却不再深做考察,其考证求真之勇气已远逊胡应麟,而其误谬尚有下列诸点:首先,其所谓“历代史志”云云,实际情况是《周书阴符》见诸《隋志》、《新唐志》兵家类;《黄帝阴符》始出于《新唐志》道家类“李筌《骊山母传阴符玄义》”一书之注释,“筌,号少室山达观子,于嵩山虎口岩石壁得《黄帝阴符》,本题云‘魏道士寇谦之传诸名山。’筌至骊山,老母传其说。”此后,《宋志》才开始于正文著录《黄帝阴符经》一卷,注云“旧目云骊山老母注,李筌撰”。从《新唐志》著录看来,《总目》所称《周书阴符》与《黄帝阴符》为“两书”之说属实。然胡应麟原文为“《隋志》有《太公阴符钤录》一卷,又《周书阴符》九卷”。考《隋志》道家类无“阴符”名目,此二书均著录于兵家。《总目》所称“《黄帝阴符》入道家”是据《新唐志》和《宋志》,而所指二书又是《周书阴符》与《黄帝阴符》,并非胡应麟所说的《周书阴符》与《太公阴符钤录》,故《总目》讥胡应麟“假借牵合”,乃是自己读书疏忽而错怪了别人。其次,褚遂良曾写一百本之事,胡应麟明云“或以”,并非他自己这样认为,而且他还明确指出,“夫曰遂良书,则既盛行当世,筌何得托于轩辕”?明显是反驳褚遂良书一百本以传世之说,而下文紧接着又说:“意世无传本,遂良奉敕录于秘书,人不恒睹也。”更是对上述观点的补充说明。总之,胡应麟是反对“褚遂良书之以传于世”的推论的。他引《战国策》及褚遂良事,是要说明《阴符》之书,战国时已有,唐时流行不广,所以李筌作注时,才敢假托于黄帝,如果真如“褚遂良书之以传于世”之说,则世人已见此书,李筌又焉能托之黄帝以欺世人?《总目》不为仔细推寻,而一概误指和归咎于胡应麟,又不惜笔墨,考“石刻之真伪尚不可定,又乌可据以定书之真伪”。此诚为自己误读误解,胡应麟又何尝据褚遂良事以定《阴符》之真伪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