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华人与东南亚各族关系的探讨(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陈碧笙 参加讨论

(二)同化(或融合)前途展望
    民族的同化或融合是历史上常见的现象。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在以往几千年的时间里,由几十百个大小和种类不同的部落或民族经过数十百次的矛盾和斗争融合而成的。华人南移以后,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不断与东南亚各族同化或融合,吸收了东南亚各族的新鲜血液,同时也把华族的优良素质传给东南亚各族人民,这是华人对东南亚所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今后还将在这一方面继续作出贡献。所以我们对于东南亚各族的同化或融合是欢迎的。不过同化或融合需要好几代人的时间,也可能出现曲折和反复,必须在各族人民自愿的基础上耐心等待,任何急躁、强迫的方式都将没有什么好处的。下面谈一些具体的看法:
    (1)通婚是民族同化或融合的关键。
    在甲民族与乙民族的相互接触中,只有通过通婚才能使两族的优良血统互相交流,从而促进了各民族的更新和改造,有时还会出现新的更加优秀的第三种民族。以往华人出国多为青壮年单身男子,本族妇女很少出国,只能与当地妇女成婚,从而出现了许多新的第三种民族。后来华人妇女也出国了,华人与当地妇女成婚就减少了一些,民族的同化或融合过程也就放慢了一些。1947年的调查,每一千个华人男子,新加坡有华人女子887人,梹城有931人,马六甲有862人,已接近平衡(15)。 最近几年,由于华人纷纷接眷南来,加上自然增殖,男女比例已达到平衡程度,对异族通婚成为很罕见的事情,这是华人方面的因素。当地民族是否愿意和华人通婚,也视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而有所不同。泰国和菲律宾的华人,或因宗教信仰相同,或因生活习惯相近,常与当地妇女成婚,从而较快地促进了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同化或融合;而马来妇女由于信仰回教,生活习惯与华人不同,很少与华人通婚,与华人同化、融合的过程就将放慢,这是当地民族方面的因素。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华人与当地民族同化或融合的过程将会放慢,而华人与马来族同化或融合的过程将会最慢,这应该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
    (2)大民族与小民族的关系。
    两个民族相处,较小的民族往往为较大的民族所同化,所融合,华侨在东南亚各国处于少数民族的地位,会不会因为人少而为别族所同化所融合呢?从下列几点看,尚未必尽然。第一,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如印尼有爪哇、巽他、马都拉、马达、米南力保、亚齐、峇里、龙目等一百多种民族,菲律宾有米塞尔、泰加洛、伊罗戈、美古尔、邦格基洛等五十五种民族,泰国有泰、寮、马来、高棉、苗等十多种民族,马来亚也有马来、印度、沙盖等四五种民族,如果只与各单个民族对比,华人比例就要大得多。第二、华人大部分聚居城市,如菲律宾一百万华人中居住在大马尼拉市区(Meter Manila)的超过三十万人,越南南部一百五十五万华人中住居在西贡、堤岸的约一百多万人,泰国五百万华人中居住在曼谷及近畿的约有三分之一,缅甸八十万华人中居住在仰光的亦约三分之一,印尼华人则分散居住于耶加达、泗水、三宝垅、万隆、梭罗、棉兰、巨港、巴东、望加锡、坤甸等大中城市,马来亚华人则分布于马来半岛西海岸六十公里宽的地带中,有新山、麻坡、芙蓉、马六甲、吉隆坡、怡保、太平诸城市。在这些城市中,华人在人数和职业上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第三,华人在各国国内看来虽然人数不多,但从整个东南亚看,总数却超过两千万人,如扩大到全球就有三千万人,他们都自认为炎黄子孙,在种族、语言、文字、信仰、习俗、职业活动、社团组织、学校教育等方面完全相同。第四,华人来自中国,有四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繁荣昌盛的学术文化,对海外华人保持着巨大、强烈的影响,而不易为他族所同化所融合。
    (3)文化水平高的民族与文化水平低的民族的关系。
    两个民族相处,文化水平低的民族往往为文化水平高的民族所同化、所融合,尽管文化水平低的民族处在统治民族的地位,采取了许多保护本族特点的措施也无能为力,这在历史上也有不少的例证。马克思说过:“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16)中国历史上那些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满洲人的文化水平都比汉人为低,为了有效地统治汉人,不得不了解汉人,更不得不学习汉人,而学来学去,总不能超过汉人的水平。这样,经过几代人的时间,不管采取什么样保护本族文化特点的措施,最后仍然要自然而然地同汉人相同化、相融合。
    (4)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两个民族相处,主体民族如能对少数民族平等相待,允许他们遵守本族风俗习惯,使用本族语言文字,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给予应有的照顾,则一定会获得少数民族的好感和同情,使两族的友好往来不断加强,从而促进两族的同化或融合!相反,如果主体民族对少数民族采取歧视、排斥的措施,不许他们遵守本族风俗习惯,不许他们使用本族语言文字,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加以限制和防范,甚至不惜采取驱逐、屠杀等手段,则必将引起少数民族的不满和反抗,有时甚至发展为敌对性的行动,使两族关系日趋紧张,连友好往来都不可能,同化、融合就根本谈不上了。现在东南亚各主要民族对华人的态度,总的说来,最初那种排华高潮似已开始有所缓和,希望这种形势能够继续下去,逐渐出现平等相待,友好合作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