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与东南亚各族关系的探讨(5)
(5)语言文字不是同化、融合的决定因素。 语言文字在民族的同化、融合过程中是重要的因素,但还不是决定的因素。有些语言文字为多种民族所使用,如英语不仅通行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而且还成为南非、印度、马来亚等二十几个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言,法语除法国本国外还成为阿尔几利亚、马里等二十几个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言,西班牙语除西班牙外还成为墨西哥、古巴等十几个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言。有些民族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如犹太族使用多种语言,瑞士以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罗马语为国语,中国裕固族使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尧乎尔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恩格尔语和汉语三种语言。有的民族语言已经改变但生活方式却始终不肯改变,如马来亚的峇峇,“除马来语外不讲其他语言,但墨守槟榔屿和马六甲的华人生活方式”。(17)今日有些东南亚国家想在教育上限制华语的传播和使用,结果造成了一部分华人学生跑到国外(如新加坡、澳洲、美国)去留学,没有条件的学生就留下来自学或进私塾,仍然可以学华语。即使华语永远不使用了,也不能解决华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问题。 (6)宗教信仰也不是同化、融合的决定因素。 宗教信仰在民族同化、融合过程中是重要的因素,但还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东南亚民族信天主教者有菲律宾人和越南人,信伊斯兰教者有马来西亚人和印度尼西亚人,信佛教者有泰人、佬人、高棉人和缅人,他们皆同教而不同族。中华民族信奉祖先,宗教观念较为淡薄,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或重大的宗教纠纷,儒道释回诸教合流,互不相碍,可以说是一族而多教。所以有些国家的伊斯兰教会竭力吸收华人入教,并不一定有助于民族的同化或融合。 从以上看,华人作为东南亚的少数民族最后必须同当地民族同化或融合,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民族同化或融合需要好几代的时间,短则数十年,长可千数百年,方式方法如何,各种障碍怎样排除,所有问题怎样解决,各国情况互不相同,似尚有待于实践的证明。这里仅仅把问题提出来,请大家研究。 注释: ①陈裕菁译桑原隲藏《蒲寿庚考》,中华书局,1954年,第99页。 ②《1622年至1624年东印度殖民记事》,见黎伯彬《印度尼西亚简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95页。 ③陈台民《中菲关系与菲律宾华侨》,朝阳出版社,1985年,第2册第35页。 ④⑤⑥⑦⑧郭湘章译巴素《东南亚之华侨》,台北正中书局,1974年,第901页,第687页,第720页,第704页,第638页,第444页。 ⑨1603年大屠杀是亚洲历史上的第一次,西班牙很害怕明朝报复,但明朝只归罪张嶷,对西人暴行并不十分重视,所以以后还有多次屠杀。 ⑩红河惨案发生后,清朝认为乃“内地违旨不听招回,甘心久住之辈, 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咎由自取。”对荷兰遣使谢罪,乾隆帝答以“莠民背弃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 (11)参看《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在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人》,载《南洋问题译丛》1957年,第3期。 (12)E·威廉斯《东南亚华人的过去和现在》,载《南洋问题译丛》1978年,第4期。 (13)崔贵强、古鸿建《东南亚华人的今昔》,载《东南亚华人问题之研究》新加坡教育出版社,1978年,第8页。 (14)文逸《近年来印尼人经济获得发展的原因》,载香港《华人》月刊1986年,第3期。 (15)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几个问题》,载《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1期。 (16)陈烈甫《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与华裔》,台北正中书局,1979年,第278页。 (17)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卷,第70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