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清修《明史》与朝鲜之反应(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月刊》 孙卫国 参加讨论

二、朝鲜辨诬之经过与原因
    朝鲜向清朝辨诬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也就是朝鲜显宗(1659-1674年在位)、肃宗(1674-1720年在位)与英祖(1724-1776年在位)年间,基本上相对应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朝鲜燕行使李宜显对于这一过程有简明的介绍,其曰:
    前此清国所纂《明史》中,有诬及仁祖反正时事者。桢、柟在显宗朝使燕归,陈请辨诬,而朝议参差,寝却不施。甲寅后,桢辈复申前说,权奸依其言,遣使辨之。彼国不唯不许,诘问其何由得见禁书,我国遂不敢复言。因为停止者,近五十年。至乙巳,赵文命以书状回来,以不复辨诬为慨惋语,书之日记以启。上见之以为此当亟行辨晰,遂遣使陈辨。彼国虽许改纂,而迁就不许者,又六七年。昨岁节使之往,又申请刊颁,彼国誊示改正之本,我国以此为恩,有此遣使之举矣。⑥
    具体而言,辨诬经过可析之如下:
    最初,乃是显宗年间的辨诬情况。显宗十四年(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月,朝鲜福昌君李桢、福善君李柟上疏国王,提及他们出使大清国时,得见清之《缙绅便览》,知道大清国设明史纂修官,已经开馆修史。而他们发现陈建之《皇明通纪》、《十六朝广记》、《两朝从信录》等明朝野史中,“于仁祖大王癸亥反正事,传记爽实,受诬罔极”,他们“掩卷痛哭,未尝不悲(愤)欲死也”,认为“辨诬之举,此正其会,宜速发使价,据实辨白”。⑦显宗国王遂与朝臣商议此事。左相金寿恒表示应当派使前往辨诬,但有相当多的大臣提出不同意见,兵曹判书金万基明显反对,认为野史只是一人之误说误传,与朝廷无关,清廷也无从更改,所以反对派遣辨诬使。⑧当时也有人认为辨之无益,甚至认为向清王朝辨诬有失朝鲜这个“小中华”的身份,因为作为“父母之邦”的大明王朝被“虏廷”清朝所取代:
    夫父母之身,方受辱于犬羊之手,陵寝梓宫,未知存亡于屡经变故,而不可乞哀于虏庭。况先朝之事旧见诬于明史,其可祈请于彼人而永其卞乎?设令善图于用事之臣,大费金帛之赂,而能改其明史所录,非有光于后世也。何者?彼亦有史官,若书之曰:某年某月,朝鲜王为卞诬事公子来,请改其明史所录,许之。此史又出,则后之见者果以为信笔,而嘉其子孙行赂乞怜于犬羊,以伸其先祖之诬乎!噫,沮今日国人区区一端愤慨之心,费度支万万金帛之用,复贻羞辱于千千秋万万世,岂不痛哉!⑨
    最终,反对辨诬一派的意见占了上风。所以,此次朝鲜并未派出辨诬使行。尽管如此,朝鲜开始对清修《明史》格外关注了。
    不久,朝鲜国王显宗病逝,肃宗继位。肃宗二年(康熙十五年,1676年)正月,在一次早朝中,福善君李柟向肃宗再提及此事,希望派使臣前往大清国辨正朝鲜仁祖登极事,当即得到领府事郑致和、右议政许穆的附和。⑩此次议论,舆论马上转向,大臣纷纷上书,表明辨诬之必要性。有大臣分析中国明朝野史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谬误,乃是“此盖其时大北余孽,意在图复旧位,日夜流言于毛镇(即毛文龙),故登州巡抚袁可立之疏,至曰闻往来员役言如此云云,当日贼臣辈所为,据此可知”(11)。最终,肃宗国王下诏曰:
    噫!光海昏虐无道,罪恶贯盈,神人共愤。仁庙兴举义兵,攘除奸凶,中兴三百年之业。予观《皇明纪略》,以不忍闻、不忍见之说,勒书于史册,予之至痛在心,尚未消雪。……事极痛惋,姑先从重推考。待判府事书启后,今番谢恩之行,兼陈奏辨诬使,极力质正,少雪罔极之痛。(12)
    并决定由福善君李柟为辨诬使,主要针对仁祖反正事前往北京进行辨诬。
    清朝在接到朝鲜辨诬奏后,并不买账。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一月,清礼部议覆:“查本朝纂修明史,是非本乎至公。该国癸亥年废立始末及庄穆王李倧实迹,自有定论,并无旁采野史诸书,以入正史,应毋庸议。至外国使臣来京,禁买史书。今违禁购买,应遣官往朝鲜会同该王,严加详审议处。”(13)不仅不接受朝鲜辨诬的意见,而且义正词严,认为明史撰修自会“出于至公”,亦无“旁采野史”之做法,反而应追查朝鲜何以买到明朝野史,因为“私买史记犯禁”。康熙皇帝将礼部答复之文中“遣官往朝鲜”追查,改为朝鲜自查,斥退朝鲜辨诬使。这样,朝鲜算是躲过一劫。
    肃宗接到辨诬使奏文与大臣商议,对于清朝之答复十分不满。因为不仅没有满足修改史书的要求,反而受到责难,决定再次辨诬。遂以冬至使福平君兼辨诬使,于肃宗三年(1677年)冬再往北京。在《辨诬奏文》中,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此奏文针对清朝之回复,予以辩驳。“一则曰该国癸亥年废立事始末及庄穆王事迹,既有定论;一则曰并无旁采私纪以入信史”,既然如此,为何野史还是照样刊行?第二,朝鲜希望清朝将修好之《明史》像明朝将改正之《明会典》一样赐给朝鲜。认为明朝曾多次赐史书给朝鲜,“今臣之为先祖而请命者,既与昔日宗系主事相类,而《明史》之关系于小邦者,又与昔日《会典》之书相似,则岂明朝不吝乎当世制作之鸿典,而圣明乃独于前代旧史,终靳其锡予之命乎?”(14)朝鲜的要求是:改正野史之错误,并将修成的《明史》赐给朝鲜。肃宗五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辨诬使回还,副使闵黯向国王汇报议改史书之经过曰:
    外议以为,既不得史记,则其伸雪与否难知云。臣亦为是之虑,谓彼曰:“既无文书,何由知之?”答曰:“尔宜制送。”臣等即以“虽有文龙诬罔,《明史》元不载录”等语制给,则欲依臣所制改之矣,中间为汉尚书所沮,至于优赂白金之后,始为略改。而所制文字,与臣等所制,大意不背矣。(15)
    这段文字虽不长,但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改正文字是朝鲜辨诬使拟定的,而得清纂修官采纳。其二,朝鲜为了改正错误的记载,曾向清纂修官行贿。这是否真实,笔者难以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朝鲜想方设法企图影响清修《明史》则是不争的事实。肃宗国王认为,既然得到清的承诺,辨诬之事也就可以告一段落。其实,当时清修《明史》才真正进入轨道,未得到清修《明史》前,朝鲜始终是相当关注此事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