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史学思想述论(4)
五、评论古人时辩证的史学分析方法 评论古人时,杜佑的方法是比较辩证的,从不绝对化。他既不因人废事,也不因事废人。 商鞅是杜佑称颂的“六贤”之一,杜佑对他的评价极高。《通典》卷1称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使得“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卷13称赞商鞅重视官吏的实践才能,“唯辟田与胜敌”作为仕进之途。然而对这样的一位圣贤,杜佑并非是一味地高唱赞歌。在《通典》卷1中杜佑又说:“圣人因之设井邑、列比闾,使察黎民之数、赋役之制,昭然可见也。自秦孝公用商鞅计,乃隳经界,立阡陌,虽获一时之利,而兼并逾僭兴矣。降秦以后,阡陌既弊……”杜佑欣慕不已的井田至战国为商鞅所坏,尽管秦国富强起来了,但却带来了全国范围内土地兼并的盛行,这种局面杜佑认为一直至后世都有影响。杜佑反对土地兼并,因此追根溯源又归罪到商鞅头上,但杜佑并没有贬抑商鞅,仍是作为一个圣贤的偶像树立在《通典》中。 《通典》卷21《职官三·中书舍人》云:“开元二年十一月,紫微舍人姚崇奏:‘紫微舍人六员,无一头商量事,诸舍人同押连署状进说,凡事有是非,理均与夺。人心既罢,所见不同者,望别作商量,连状同进……’敕曰:‘可’。因是舍人唯知撰制,不复分知机务。既文书填委,遂令书录委之堂后人,其权势倾动天下。姚竟因主书赵海赃犯所累罢相。姚诚多才,而隳政擅权,以成斯弊,可哀哉!”姚崇是玄宗初年著名宰相,杜佑对其评价颇高。在《通典》卷7《历代盛衰户口》中,将与户口数量不甚相干的姚崇不妄迷信、主张灭蝗的言论,全文引录,足见杜佑对他的推崇,然上述却是杜佑批评姚崇擅权改官制,优劣好恶根据自己的评判标准来衡量。 再如杜佑称赞建中初年的两税法曰:“建中新令并入两税,恒额既立,加益莫由,浮浪悉收,规避无所。”(22)杜佑与杨炎私交甚密,建中时期杜佑还曾得到杨炎提携。但杜佑对两税法中的“折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往复受弊无有已时,欲安其业,不可得矣。”(23)他肯定了两税法实施的积极意义,但对中间的一些环节的实施发表了中肯的批评。杜佑这一对两税法的评价,一直影响到今人对两税法的看法,说明杜佑辩证的史学分析方法为后人所接受。 综括上面对杜佑史学思想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杜佑的思想中,存在着许多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如他继承了史学为政治服务的传统,认为人类社会是逐渐进化发展的,并且提出了“师古”与“变革”这二个辩证的口号,等等。但我们必须看到,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大官僚来说,杜佑的史学思想是建筑在维护封建统治基础之上的,他的一些史学主张是唯心的。然而,我们不应以现代的眼光来要求他、指责他。对杜佑的史学思想,应作公正的、辩证的分析,既无需拔高,也没有贬抑的必要。 注释: ①《册府元龟》卷554《国史部·恩奖》; ②《通典》卷2《食货二·田制二》; ③《全唐文》卷496权德舆《杜公淮南遗爱碑铭》; ④《玉海》卷51《艺文》; ⑤⑥《旧唐书》卷147《杜佑传》; ⑦(11)《通典》卷58《礼十八》; ⑧《通典》卷174《州郡四》; ⑨《通典》卷31《职官十三》; ⑩《通典》卷48《礼八》;(12)《通典》卷74《礼三十四》; (13)(22)《通典》卷7《食货七》; (14)《通典》卷31《职官十三·王侯总叙》;《新唐书》卷166《杜佑传》; (15)《通典》卷18《选举六》; (16)《通典》卷12《食货十二》后论; (17)《旧唐书》卷14《顺宗本纪》; (18)《通典》卷31《职官十三》; (19)《通典》卷31《职官十三·王侯总叙》; (20)《通典》卷166《刑四》; (21)《通典》卷172《州郡二》; (23)《通典》卷12《食货十二》。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