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穆天子传》的时代和文献性质(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战线》 常金仓 参加讨论

(8)《穆传》卷一:“天子五日观于春山之上,乃为铭迹县圃之上,以诏后世”;卷三:“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迹于弇山之石。”中国最早的刻石,据商承祚《石刻篆文编》所收,1935年安阳侯家庄西北冈出土商代一个石范有十二字,还有石磬三,各二字⑧,较晚则于省吾《双剑誃吉金文选》收玉佩铭一,石磬铭一,似是西周之物。⑨ 再晚则有秦石鼓文,为春秋时物,《诅楚文》则在战国。至于登临刻石纪功,《史记·秦始皇本纪》于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二、三十七年四次在邹峄山、泰山、芝罘、碣石、南海“刻石颂秦功”。从石刻艺术的发展看虽不能断然否定穆王有刻石纪功的可能,但穆王在这里太像秦始皇了,且后面关于“县圃”的讨论将对它的真实性提出有力的质疑。
    (9)《穆传》卷六曰盛姬“盛柏(伯)之子也”。“盛”即“成”,乃文王之子所建之国。《礼记·大传》:“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婚姻不通,周道然也。”周代天子未闻有娶同姓者,到春秋礼法废弛始有诸侯娶同姓者,如晋平公、鲁昭公、吴王光,然皆为时人所訾议,穆王即位上至建国仅百年,何可与同姓之盛通婚?据《穆传》的描写,穆王娶盛姬,诸侯奔走唯恐不力,竟无劝阻者,完全不是西周的政治现象。
    (10)《穆传》卷二:“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隆之葬,以诏后世”。据郭璞注“□隆”即“丰隆”,是战国文献中出现的雷神,《楚辞·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正因丰隆在战国时是公认的雷神,所以《淮南子·天文训》将《吕氏春秋·仲春纪》之“雷乃发声”改为“丰隆乃出”。丰隆既是雷神,又是战国产生的新神,不知穆王何以得为他的坟墓添土?《逸周书·克殷解》说武王胜殷“命闳夭封比干之墓”,我怀疑穆王封丰隆之墓是据此复制出来的。
    2.地名
    (11)《穆传》卷四统计西行道里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在西周金文中沣镐称“宗周”,洛邑称“成周”、“新邑”,如《何尊》“唯王初迁宅于成周”,《鸣士卿尊》“王才(在)新邑”。《穆传》发自瀍水之“宗周”本西周时的“成周”,周室东迁,洛邑才得“宗周”之名。《礼记·祭统》引卫孔悝之鼎铭曰:“乃祖庄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阳,即宫于宗周,奔走无射(厌)……”这是晋文公称霸时的事情,卫党于楚,晋伐之,卫成公奔楚,孔达(庄叔)随行。晋执卫侯于洛邑,孔达奔走营救。孔悝之鼎铸于孔达七世之后,称洛邑为“宗周”。这一点王国维早已指出:“金文中凡称镐京曰宗周,洛邑曰成周。《穆天子传》乃云‘自宗周瀍水以西’,称洛邑为宗周,可知其为六国后人语矣。”⑩
    (12)《穆传》卷二:“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容成氏之所守”。容成氏之名初见于《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之时,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可谓至治。”这显然是为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设计的示范村,西周的穆王何以走入寓言里的国度?
    (13)《穆传》卷二:“天子乃封长肱于黑水之西河”。长肱就是《山海经》中的“长臂国”,我在另文(11) 中说过,《山海经》志怪中多两两对应的人物族类,如“大人”与“焦侥”(侏儒);“长臂”与“长股”;“三首”与“三身”;“奇肱”与“一臂”,当我们从战国的各色人物中看到那群方术之士杜撰志怪故事,兜售不死之术时,就不会相信周穆王会分封此类子虚乌有的邦国。
    (14)《穆传》卷二:“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春山之泽,先王所谓县圃”。“县圃”在《山海经》中作“平圃”,战国方士盛传昆仑山上有平圃或县圃,有增城九重,是上帝陟降的地方,也是黄帝得道之所,屈原《天问》曰:“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道家一向贬斥儒家君臣父子之说是天下一隅的小学问,于是邹衍便由《禹贡》推出大九洲之说,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并取消它天下之中的地位,以昆仑为天下之中。这都是发生在战国思想界的新学说,谁能相信黄帝时代昆仑之上便建造了所谓“黄帝之宫”和“增城九重”并为周穆王所游观?县圃既然是蓬莱式的仙境,本文第8节所述穆王刻石于上是可信的吗?
    (15)《穆传》卷四:“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西夏即《山海经》中的“大夏”,有人说这就是汉通西域时的大夏,其实未必。《逸周书·史记》总结历史教训说:“昔者西夏,性仁非兵,城郭不修,武士无位,惠而好赏,屈而无以赏。唐氏伐之,城郭不守,武士不用,西夏以亡。”战国时法家批评儒家施舍仁惠之说是靡财弱国之道,所以举西夏为由此亡国的典型。曰西夏亡于唐氏,唐氏即尧,西夏即使不是杜撰,也是年久代远的古国,穆王何可再至?
    《穆传》西行的地名多与《山海经》神话相表里,如卷三的“弇山”即《大荒西经的“弇州之山”,亦即《离骚》的“崦磁”,乃传说的日入之处;卷一的“阳纡之山”即《海内北经》的“阳汙之山”,是河神冰(一作冯)夷之都;卷三的“洋水”、“赤水”又见《海内西经》;卷二的“羽陵”即《南山经》、《天问》的“羽山”。这本书的地名虚实参半,历史地理学家欲一一考实之,未免迂阔之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