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钱大昕的学者风度(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辑刊》 施丁 参加讨论

就是与弟子、晚辈及弟侄的学术关系,钱氏也是诚意而谦慎的。
    钱氏曾三次分别为山东、浙江、湖南等乡试的考官,选拔了不少学优的人才,如在山东选取了李文藻,在浙江选取了邵晋涵。他曾主持执教于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达一二十年之久,培养过孙星衍、钮树玉、李锐、夏文焘、顾广圻、张燕昌等等不少优秀人才,弟子多达几千人。今阅《潜研堂文集》中十二卷《答问》(卷四至卷十五),可见其答问内容之广博,探讨之深入,教学之相长。
    钱氏主山东乡试,选取并赏识李文藻(号南涧),从此常有过从或书信往来。他对李氏不以“师弟”相待,而因“臭味相投”,以友朋相处。两人对于诗的看法“鸣者出于天性之自然”,“乃不谋而相合”,两人的性情“略相似”;钱氏还认为李氏在“钞书之多”、“访碑之勤”、“气谊之笃”、“诗文之富”等方面皆“过于予”〔39〕。李氏逝世,钱氏写了《李南涧墓志铭》,记其为学为政,深惜其早逝。
    钱氏为浙江乡试副考官时,识拔邵晋涵,从此结成友谊,来往较密。他盛称邵氏学能,许其为四库馆的重要成员,曾言:“自四库馆开而士大夫始重经史之学,言经学则推戴吉士震,言史学则推君(指邵氏)”,惜其“以编书积劳成疾”而去世。恶耗传至吴下,钱氏“泣然而失声”〔40〕。得意的弟子逝世,老师如伤子女。如此诚笃情真的师弟之谊,令人生感!
    孙星衍曾在钟山书院受教于钱氏,后来师弟之间常有讨论学术的书信往来。钱氏曾在信中盛称孙氏“研精小学”,与其讨论小学问题,提出不少意见和看法,供其参考〔41〕。又致信称其“撰述甚富”,对其《太阴考》、《太岁岁星左右周天图》等作提出意见〔42〕。后又在答书中提到:“至论中星斗柄之异同,则仆非专门,不敢措一词。”对弟子坦白,不知为不知。又说:“太阴、太岁之辨,尊见既与鄙意不合,仆今亦不复言,多尊所闻,听后贤决其然否。”师弟学术见解不一,各尊所闻,保留己见,听后人抉择。这种宽容的气量,谦虚谨慎的态度,共同探讨而待之公论的诚意,丝毫没有师尊的架子,唯钱氏有之!
    钱氏与段玉裁也有学术交往。段氏是钱氏好友戴震的弟子,长于文字音韵训诂,曾以己撰《诗经韵谱》送请钱氏指教。钱氏为其书写了序,说它发展了顾炎武、江永等对于古音的研究,于研究经义很有参考价值〔43〕。又在复书中,称赞其“于古人分部,及音声转移之理”,“审之细”、“辨之确”〔44〕。又称其作“凿破浑沌”〔45〕。同时,又对其“谓声音之理,分之为十七部,合之则十七部无不互通”之说,表示“未敢以为然”,而提出不同意见〔46〕。他在与段氏通信中,还讨论了《史记》、《汉书》所引《尚书》今古文的问题〔47〕。长辈对晚辈学术成就充分肯定,双方又平等地切磋学术问题,令人钦佩。
    钱大昭(字晦之)小于其兄大昕十多岁,是在大昕指授下成长起来的,大昕对其弟的学术成绩极为称赞:“予弟晦之,孜孜好古,实事求是,所得殊多于予。”〔48〕这是钱氏对其弟满意的表扬和极大的鼓励。钱塘(号溉亭)是大昕之侄,小于大昕七岁,早年“相与共学”,稍后又“相切磋”,后来钱塘刻苦治学和撰述,颇有成绩。大昕称他“于声音、文字、律吕、推步之学尤有神解”,并言:“吾邑言好学者称钱氏,而溉亭尤群从之白眉也。”〔49〕竟推钱塘于钱姓学者中最为突出,似是对其过誉;而实是大昕自谦,他为“群从之白眉”是当之无愧的。
    钱氏对于弟子晚辈,向来不以教师爷自居,而是平等相待。有个友人欲以钱氏为师,他表示不可,引孟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之语为戒,并说:“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还表示:“如以仆精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50〕他主张学者间往来,切磋学术,以“平交”为好。这种不论学术水平高低,不争长论晚,提倡“平交”的思想,是值得发扬的。
    如果以为钱氏与学者往来,对他人学术,只是表扬和鼓励,或最多是提出商榷意见,那是不全面的;其实他对一些谬论和歪风,还是严肃批判的。如:有个程秀才以所撰《易源》稿送呈钱氏。钱氏对其书玄妙之论颇为反感,觉得学风不对头,便致信严肃地直言批评:“承以所著《易源》待正稿相示,仆于经义素非专门,先天、无极之旨尤所不解,今读足下书,所谓‘钦其宝莫能名其器’者也。……古之圣贤求《易》于人事,故多忧患戒惧之词;今之儒者求《易》于空虚,故多高深窈妙之论。……(今)自谓得千圣不传之秘,由于自处至高,自信至深,谓己之必无过,且患人之言其过,辩论滋多,义理益昧,岂《易》之教固若是乎!”〔51〕《易》为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言简意赅,含义深而切实事,并无玄妙之意。后世儒者,尤其是宋儒以来,有些人故弄玄虚,发玄妙之论,夸夸其谈,玄之又玄,神神道道,犹如着魔。钱氏对此论此风,不随声附和,而予以批判,揭露其玄虚的学风,很有意义。哲学社会科学,是人学,还是神学,自来是两种不同的学术方向路线,这是需要辩明的。钱氏对玄学理智的批判,值得肯定。
    钱氏为学还有个优点:凡是考辨“往往有暗合前人者,皆已削稿,恐贻雷同之诮。”〔52〕故其著述多是己见新说;或是在著述中说明取之前人、师友或学生之说。如:钱氏在书院教学时,回答学生的质疑问难,引述他人(包括学生)的见解,必作交待。检寻《潜研堂文集》卷四至卷十五《答问》一至十二,便可察知底细。如有:“惠氏栋尝言之”〔53〕,“吴江陈启源尝辨之”,“予友孙渊如校《本草》”,“予友惠征君栋云”,“此义自金坛段君玉裁启之”〔54〕,“‘会’字之解,得之梁鸿翥。梁,德州贡生,所著《周礼解》予未及见,此条则李南涧为予述之”〔55〕,“予友孙星衍尝说之,以为权舆者,草木之始”,“子弟晦之云”〔56〕,“此吾友戴东原之说”〔57〕,等等。只要是先于自己的真知灼见,不论说者是前辈、师友或晚辈,都作交待,异乎古今少数剽窃之徒或暗取其说而明驳其论的狡黠之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