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四库全书》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苏州大学报:哲社版》 张承宗 参加讨论

《四库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史料丰富,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尤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仅就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有关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文章中凡引用《四库提要》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之语,概不加注,以省篇幅。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共著录魏晋南北朝人撰著的史书19部802卷。其中正史类6部588卷,编年类1部30卷,传记类1部3卷(存目1部1卷),载记类4部129卷,地理类5部50卷(存目1部1卷)。
    正史类所占比例最大,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大发展,从而取得“正史”地位的历史事实是相吻合的。载记类所占比例仅次于正史,反映了这一时期多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地理类的数量多于传记类,说明这一时期地记的发展取得了更长足的进展。以上的数量统计,显示出《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趋势,是把握得恰如其分的。
    再从以上19部史书的内容看,注释前代史的仅1部,即裴骃的《史记集解》130卷;记述前代史的仅2部,即范晔的《后汉书》第120卷及袁宏的《后汉纪》30卷。这两部分史书的卷数合起来,计280卷,均以记述魏晋南北朝的当代史为主要内容,所占卷数比例达65%。
    这一有关内容的数量分析,说明《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在著录史书时是很严格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史记》作注的有裴骃、徐野民(即徐广)、邹诞生三家,以裴骃所注质量最高,最为完备,该注与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三家注”,《四库》按照择优录用的原则,选录裴骃《集解》,是恰当的。根据同一原则,于后汉史仅录范、袁二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对于这一时期,当时人所写的当代史,《四库》不仅著录了陈寿的《三国志》65卷、沈约的《宋书》100卷、萧子显的《南齐书》59卷。魏收的《魏书》114卷等正史;而且在传记类中著录了皇甫谧的《高士传》3卷,载记类中著录了常璩的《华阳国志》12卷附录1卷、陆翙等人的《邺中记》1卷、崔鸫的《十六国春秋》100卷,地理类中著录了郦道元的《水经注》40卷、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5卷、嵇含的《南方草木状》3卷、宗懔的《荆楚岁时记》1卷、法显的《佛国记》1卷。这些史书,除嵇含之书属伪托,已经余嘉锡先生、陈连庆先生辨证外(见《文史》第18辑,《今本〈南方草木状〉研究》),其余大多是这一时期史家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由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未将史注单独列为一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注,已附录在其他各类中。如韦昭的《国语注》,附在杂史类著录的《国语》中;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附在正史类著录的《三国志》中,杜预的《春秋左传正义》,著录在经部春秋类中。以上史注,均反映了这一时期注史方法的进步与发展。
    
    隋唐至明清时期,记载与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史著层出不穷,《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共著录这方面的史书38部1068卷。其中正史类9部511卷,编年类1部10卷,别史类1部20卷(存目6部309卷),杂史类存目1部18卷,传记类1部10卷(存目2部50卷),史钞类2部16卷(存目4部30卷),载记类存目4部26卷,地理类3部54卷,史评类2部12卷(存目2部2卷)。上述史著,以成书时代划分:隋1部10卷,唐8部522卷,宋6部26卷,元1部3卷,明11部321卷,清11部186卷。
    以史著的质量与卷数而言,隋唐时期占首位。唐修《晋书》130卷、《梁书》56卷、《陈书》36卷、《北齐书》50卷、《周书》50卷、《南史》80卷、《北史》100卷,这七部纪传体史书都被列入正史,它们是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基本史料。唐修《隋书》虽然是记载隋朝史的,但其十志本名《五代史志》,包含着不少魏晋南北朝史的内容。隋王通的《元经》10卷,记事始于晋太熙元年(290年),终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描述了公元三至六世纪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大势,表达了作者南北一家,赞成统一的思想。唐许嵩的《建康实录》20卷,起吴大帝迄陈后主,备记六朝事迹,是一部偏重于记载南方地区的区域性断代史。目前以上各书,除《元经》尚未有点校本外,其余均已有中华书局点校本问世。
    宋元时代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史著,很多是有感而发的。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魏晋南北朝部分约占全书的37%,因为它是一部编年体大通史,故其卷数未统计在上面的数字之中。南宋张敦颐的《六朝事迹编类》2卷,是为补《金陵图经》而作,于山川形势、域阙楼台、宅舍坟陵、寺庙碑刻等名胜古迹记载尤详。李焘的《六朝通鉴博议》10卷,详载三国六朝胜负攻守之迹,而系以论断,兼陈得失,主张以史为鉴,修人事以自强。洪迈的《南朝史精语》10卷,摘抄宋、齐、梁、陈四朝史中之语,侧重于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看,于史籍校勘尤具价值。这三部南宋人所著书,目前惟李焘之书尚未点校整理,其余两部已有南京出版社点校本问世。至于宋石延年撰《十六国考镜》1卷,通篇不足二千字;宋唐庚撰《三国杂事2卷》,立论故与前人相反,而标新立异;宋陈亮撰《三国纪年》1卷,“大旨主于右蜀而贬魏、吴,名为纪年,实史家论断之体”;元赵居信《蜀汉本末》3卷,是按照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的宗旨,“以蜀为正统,起恒帝延熹四年昭烈之生,终晋泰始七年后主之亡”。这类史书的出现,毕因宋元时代民族矛盾尖锐,作者为历史上的蜀汉争正统,实际上是为现实生活中偏安南方的汉族政权争正统,或是为汉人、南人争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