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洪范》制作年代新探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人文杂志》 杜勇 参加讨论

《洪范》是《尚书·周书》中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以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见长,受到历代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但《洪范》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千百年来人们见仁见智,至今仍无定论。传统的看法有,《洪范》为周初箕子所作说;战国之末说;战国初期说;战国中世说;原来最初当是商代的,历西周、春秋、战国而有所增益或润色,最后成于齐方士之手说。笔者近年经过研究,认为《洪范》成书于春秋中叶,是周史附会武王访箕子的传说以曲申己意的一篇政论文章。兹作论证如次。
    1.从《洪范》主体思想特征看其成书年代
    洪范就是大法。即人君治国メ民的基本法则。《洪范》篇首借武王访箕子问以天道的传说,导出洪范九畴的具体内容,表明作者所言大法九章是服务于王者“阴骘下民”的需要的。按照这样的思想逻辑,《洪范》应着力论说人君的治国方略,至于人君自身行为准则虽是治国立政的重要条件,但不当构成本文的核心思想。可是事情刚好相反,《洪范》偏偏把人君如何修身立政的问题放在了第一位。
    《洪范》第二畴“敬用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メ,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这是对人君行为准则的要求。如果人君于“五事”合符规范,当有休征相应:“曰肃,时雨若;曰メ,时燠若;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如果不符合规范,即有咎征相应:“曰狂,恒雨若;曰僭,恒燠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作者借助天人感应的神秘力量把人君“敬用五事”说得如此重要,足见人君修身立政的问题决不可等闲视之,宋钱时说:“人君为天地万物之主,其大本莫先于修身,修身之要莫过于五事。事者,曰所从事之谓也。不敬用之,则貌、言、视、听、思皆失则矣。”①前贤对《洪范》这种思想脉络的把握,可以说是卓有识见的。
    除《洪范》第二畴外,最能体现人君应以修身为立政之本思想的,是第五畴“建用皇极”。关于“皇极”的训释,汉儒已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汉书·五行志》云:“皇之不极,是谓不建。皇,君也;极,中。”又注引应劭曰:“皇,大;极,中也。”伪孔传本后说,谓“凡立事当用大中之道”。两说相较,后说影响虽大,但远不如前说合理。不过,这里有一点应予指出,皇之训君,其义后起。只有到了秦始皇时,“皇”才“成了人王的位号”②而《洪范》“皇极”原本当作“王极”。《尚书大传》即云:“爰用五事,建用王极”。刘起釪先生认为皇字为汉人根据当时“皇”已训君并高于王的用法所改,③或属事实。因此,以皇训君立说来考察《洪范》的成书年代,便失所依据。由于“皇极”本作“王极”,自与“大中之道”相隔天壤。那么应当怎样理解“皇极”(王极)的涵义呢?依我看历代注家虽多,独有朱熹《皇极辨》所论深得其旨。朱子云:
    自孔氏传训皇极为大中,而诸儒皆祖其说。余尝独以经之文义语脉求之,而有以知其必不然也。盖皇者君之称也;极者,至极之义,标准之名,常在物之中央,而四外望之以取正焉者也。故以极为在中之准的则可,而便训极为中则不可。若北辰之为天极,脊栋之为屋极,其义皆然。……即如旧说,姑亦无问其他,但即经文而读皇为大,读极为中,则夫所谓惟大作中,大则受之,为何等语乎?……但先儒未尝深求其意,而不察乎人君所以修身立道之本,是以误训皇极为大中……其弊将使人君不知修身立政,而坠于汉元帝之优游,唐代宗之姑息,卒至于是非颠倒,贤否贸乱,而祸败随之,尚何敛福赐民之可望哉?④
    由此看来,《洪范》的主体思想并不是宣扬源于上帝意志的神权政治论,而在于强调人君应以修身立道为治国之本。它要求臣民“惟皇作极”(以人君为至极之标准),做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也希望人君为天下表率,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这样才能使“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说到底,就是要人君万万不能丢开“修身以立政”这个治国的根本准则。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周天子什么时候在修身立道方面出了问题,以至《洪范》的作者要如此用心良苦来写这篇劝谏之文呢?检诸史实,恐怕最深刻的教训莫过于“赫赫宗周,褒姒灭之”⑤了。尽管前此曾有“厉王专利”在西周政治舞台上掀起轩然大波,但宗周的江山到底还是苟延残存下来了。及至西周末年,幽王任用小人,滥用民力,嬖幸艳妻,政失常轨。结果“国人皆怨”⑥,周王朝失去了维持统治的民众基础。嗣后申侯发难,犬戎入攻,幽王被杀,宗周遂亡。东迁以后,天子式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王道崩坏的局面使姬周统治者痛定思痛,不能不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当然,他们不可能从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找到真正的答案,而是把人君的行为准则(王极)作为关系社会治乱的决定性因素,于是发出了天子当“敬用五事”、“建用皇极”浩叹。
    如果说,这种强调人君修身以立政的思想在《洪范》中还表述得较为曲折隐晦,那么,到春秋晚期则由微而显,自晦而明了。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载,师旷与晋侯讨论“卫人出其君”一事,就鲜明地提出了“良君”与“困民之主”的界划。《论语》中也每每可见“邦有道”与“邦无道”的评说。孔子主张“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⑦,正是他所希冀的圣贤政治。又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⑧,也表明孔子对人君修己以立政问题的高度重视。其后,《中庸》、《大学》、《孟子》等儒家著作对此有更进一步的发挥和申说,从而使之成为儒家伦理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个事实来看,《洪范》所隐含的这一主体思想当不会晚于孔孟时代,它的成书亦当不出春秋这个时代范围。
    另外,《洪范》第五畴“农用八政”称:“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本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这里“祀”与“戎”(师)的地位退居次要,而关系国计民生的“食”与“货”却排在八政的首位。这正是春秋时的一种政治风尚。如管仲相齐,“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⑨又如子产执掌郑国政权,殖田畴,重农功,备受民众称颂,⑩《论语·颜渊》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也把“足食”比“足兵”看得更重要。《洪范》以食货为八政之首的思想特征,也是它作于春秋时代的又一佐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