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陈垣与史源学及《日知录》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陈智超 参加讨论

《日知录》的刻本有三个系统:一为康熙九年(1670年)顾炎武的自刻本,8卷。援庵先生称之为初刻本。一为康熙三十四年顾弟子潘耒整理的32卷本,此时顾已去世13年。一为道光十四年(1834年)黄汝成集释本,是在潘本的基础上集诸家相类文章于顾氏原文之后,也是32卷。后来通行的是黄氏集释本。除此之外,还有不同时期的抄本。潘本和集释本都没有处理顾氏原文与引文区分的问题。不但如此,还增加了一个新的问题,即把《日知录》所引书的注文与顾炎武自己的注文混淆了。潘本两种注文同用小字,集释本则一律加“原注”二字。《日知录校注》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区分顾所引书的注文与顾的自注。
    总之,援庵先生作《日知录校注》,就是要“溯本追源,辨认其本来面目”,使读者正确了解《日知录》,并为学者研究顾炎武思想与学术提供帮助。为此,他将《日知录》所引书“全部找出,溯其史源,校其异同,注其起止,并正其偶误”,历时近30年,基本完成本书。但此时他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还承担着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重任,最终留下的仍是一部文稿。
    他所说的“溯其史源,注其起止”,就是把《日知录》所引之文,一一寻找或核实其出处,注出书名、卷数或篇名,标明起止。在现代规范的学术论著中,这些本来是对作者的基本要求,但古人引书很少注出处,更不会注明卷数、篇名,标明起止。《日知录》中就出现复杂的情况:有些引文根本不注出处;有的虽注出书名,但不注卷数,而像《册府元龟》这样一千卷近千万字的大书,仅注书名,读者很难查对;有的误注出处,如引自《通鉴》,注《旧唐书》;有的引文开首说某书云云,读者可知引文起首,但如果不查原书,往往不知道引文止于何处;有的在引文结束处注出书名,读者知道引文止于何处,却不知起于何处。援庵先生在作校注时强调,顾炎武所引之书,要尽行找出,与原书核对。因此,他解决了区分顾氏原文与引文的问题,也解决了潘本和集释本将顾氏自注与所引文的注文混淆的问题。
    所谓“校其异同”,主要是对《日知录》不同版本及各种抄本的校勘。援庵先生非常重视初刻本。初刻本虽然只有8卷,并且不是定稿(直到亭林去世,《日知录》仍然没有定稿),但是顾氏的自刻本,对了解、研究他的思想发展非常重要。援庵先生在目录中,在批注中,将潘刻本、集释本中初刻本原有的篇目一一标出,并注明两者在内容和文字方面的差异,特别是指出潘本、集释本因政治原因对清朝忌讳的“胡”、“虏”、“本朝”等文字所作的改动。
    所谓“正其偶误”,包括纠正顾炎武所注出处之误、引文之误、论断之误。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工作,校注达到了原定目的,就是还《日知录》全书和顾炎武的思想以本来面目。
    《日知录校注》还有其他方面的重要内容。这与作者把《日知录》作为史源学实习课的教材密切相关。首先是对顾炎武的评论。这些评论既包括学术,也包括思想;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尖锐的批判;既有解释,也有阐发。这些评论对理解、研究顾炎武的思想与学术很有帮助。其次是揭示考证的方法。《日知录》中有些条文注引文出处,有些不注出处,援庵先生在校注中不但给出正确的答案,而且在一些典型的事例中,还列出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在把这些校注扩充成文时,更阐明自己所用的方法,富有启发意义。援庵先生重视著作体例。他曾计划写一部关于著作体例的专著《广书林扬觯》,但后来只是编集了13册资料并拟了一个不完整的提纲。在《校注》中也有大量关于著作体例的内容,如果把它们辑录出来,并与他在其他著作中的有关论述,以及他的《广书林扬觯》提纲和在13册资料上的批语加以整合,就构成他关于著作体例的系统论述。他在这些论述中,提出了史学著作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以及根据著书宗旨,如何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同样的内容,是否有好的著述体例,效果不大一样。
    援庵先生校注《日知录》,是以批注的形式写在民国元年武昌官书处翻刻的粤刻集释本上的,它的底本是道光十四年黄汝成西豁草庐重刻定本集释本。在这部《日知录》的书眉上,有他前后20多年写的批语,也有少数是他让助手查找出处的记录,引文起止则在正文中用引号标明。如果照原样影印或排印他的批注,读者阅读、使用都不方便。他也曾设想过整理成文本时的版式,但没有定论。
    援庵先生是1971年6月逝世的。他去世后,先父乐素先生开始整理这部书稿,并完成了第1卷的样稿,将校注从书眉移到正文每段之后。1979年他转到广州暨南大学任教,又曾与叔父约之先生共同研讨过这部书稿。1983年,在先父老友杨向奎先生的推介下,由陈祖武先生过录、整理了前7卷。2003年《陈垣全集》的编辑工作开始进行,又由致易弟整理后面的25卷。我则做了全书的统稿、审订工作。至此,历经三代人80多年的努力,《日知录校注》全书终于得以和读者见面。
    因为许多工作是在援庵先生身后进行的,有必要将我们所做的工作向读者作一说明:
    一、将全书由眉批的形式改为校注,置于每条的每一段之后。
    二、原文只有断句,现加标点符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