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陈垣的“史源学”与“新史学”(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 张荣芳 参加讨论

陈垣为了把史学考证的方法教给学生,结合自己从事史学研究的经验,首创了一门新课程,最先名“史源学研究”,后改名“史源学实习”,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讲授。这门课程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由“研究”改为“实习”?他在课程说明中作了说明:
    择近代史学名著一二种,一一追寻其史源,考证其讹误,以练习读史之能力,警惕著论之轻心。
    历史研究法的史源学大概有四项:一、见闻,二、传说,三、记载,四、遗迹。今之所谓史源学实习,专指记载一项。
    考寻史源,有二句金言: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
    空言不能举例,讲授不便,贵乎实习。孔子曰:我欲讬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48)
    在另一次课程说明中,又说:
    取清儒史学考证之书如顾氏《日知录》等为课本,注重实习,因其所考证者而考证之,观其如何发生问题,如何搜集证据,如何判断结果,由此可得前人考证之方法,并可随时纠正其论据之偶误,增加本人读书之经验。(49)
    由此可见,这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寻找史源,使学生“练习读史之能力,警惕著论之轻心”,“得前人考证之方法”,并“考证其讹误”。“因人所读之书而读之,知其引书之法,考证之法,论断之法。知其不过如此,则可以增进自己上进之心;知其艰难如此,则可以鞭策自己浅尝之弊。”(50)这门课程,“贵乎实习”,因为“史源学一名,系理论,恐怕无多讲法,如果名史源学实习,则教者可以讲,学者可以实习”(51)。所以,这门课程,由“史源学研究”改为“史源学实习”。
    这门课程的具体讲授和实习方法,1946年6月1日,陈垣在致长子陈乐素的信中,作了详细说明:
    每期选出文四页,长者一篇,短者二篇,预先告学者端楷抄之,虽自有书亦须抄,亦一种练习。(略)抄好后即自点句,将文中人名、故事出处考出,晦者释之,误者正之。隔一星期将所考出者缀拾为文,如《某某文考释》或《书某某文后》等等。(52)
    通过这样的实习,考察教材:“一、看其根据是否正确;版本异同,记载先后,征引繁简。二、看其引证是否充分。三、看其叙述有无错误:人名、地名、年代、数目、官名。四、看其判断是否的确:计算,比例,推理。”(53)
    至于选择教材,很费斟酌。陈垣在课程说明中说:“选书有四难:一、分量不大不小。二、时代不远不近。三、范围不广不狭。四、品格不精不粗。”(54)十多年中,陈垣用作“史源学实习”课教材的,主要是三部书:赵翼的《廿二史劄记》、顾炎武的《日知录》和全祖望的《鲒埼亭集》。对这三部书,陈垣作过比较,说:“错误以《劄记》为最多,《鲒埼》次之,《日知》较少。学者以找得其错处为有意思,然于找错处之外能得其精神,则莫若《鲒埼》也。”(55)
    陈垣是大教育家,在设计这门课时,知道这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选择教材。在致长子乐素的信中说,《鲒埼亭集》“在清人集中总算第一流,考据稍疏,此其所以能为‘史源学实习’课本也。若全篇无甚错处,则不能作课本用矣”。因为“学者以找得其错处为有意思”,“最宜使学生查对,查出时必大高兴”(56)。就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陈垣出《述月来检书之兴趣》题,要学生作文。李瑚的文章,记述“史源学实习”课的心得,有数段很耐人寻味,引录如下:
    《日知录》,后学不易窥其涯涘。史源一得,简易者知其率尔而成,繁难者亦遂知其组织。溯流而探其源,入门而窥其室,于治学致用,两有得矣。
    读书须细心揣度,否则走马观花,毫无所获。求《日知录》史源,亦是使学者如庖丁之解牛,化整为零,则其肉其骨砉然分明。何者为顾氏之文,何者为古人之文,何以引此文为证,古文何以适用于今日,所谓“打破砂锅问到底”者也。
    顾氏距今三百年,其所见之书,今日尚多能见之……《日知录》之引书,多有未书明出处,寻求史源,自稍繁难。每遇一条,先闭目遐想(先生批云:先用思想,对。)此条究为何人之语,在何书中。及到翻阅其书,臆断有中,其喜亦恒情也。
    时或苦思焦索,夜以继日,如豆灯光,对古书而三叹。忽然得之,如获琬琰,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矣(先生批云:读书之乐乐何如!)。
    邢邵云:“误书思之,更是一适”(《北齐书》三六,本传)。《日知录》中,亦自不能无误。苟能思其误在何处,求史源而正之,举他书以正之,若只知其误而不知其所以误,则须以理证之矣。思误书而得之,其趣远过增识益知矣。又当翻阅载籍时,累岁高束之书,亦莫不浏览,探骊得珠,自是常事;而披沙见金,尤为可宝,更能助我《笔记》数则也。
    率尔读书,匆匆过目,浮云逝波,亦复何益?亦复何趣?弗细瞩澄流,无以见荇藻;不亲饮勺水,无以知寒温。检《日知录》亦然。其趣其苦,自知之,亦自求之而已。
    我们从当年李瑚《述月来检书之兴趣》文中,看见于选修“史源学实习”课的青年学子读书的苦与乐,从陈垣的批语中看见老师与学生共同浸沉在成功的欢乐之中。李瑚说:“考史源对于一般青年学子来说,是十分枯燥无味的。但变枯燥无味为兴趣盎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完全是先生循循善诱、教导有方的结果。”(57)
    陈垣对这门课程,怎样进行考试?我们来看看他的试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