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治元年开始,摄政王多尔衮成为清朝主要决策者。由于战略形势的巨变,为了得到朝鲜的物资援助,多尔衮及时调整了朝鲜政策,使得清与朝鲜的关系由征服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开始向传统的宗藩关系转变。自顺治元年到顺治七年,虽然时间很短,但由于处于清王朝建立全国性统治的关键时刻,多尔衮的朝鲜政策承上启下,对清与朝鲜实现长期稳固的宗藩关系意义重大。除勇猛果敢、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之外,史料记载多尔衮具有多重性格,在摄政初期顾全大局、治军较严,后期则独断专横、脾气急躁、耽于享乐,因此这一时期的朝鲜政策也打上了多尔衮个人的鲜明烙印。本文主要从多尔衮摄政这一时期对皇太极制定的朝鲜政策的继承与调整以及其个人对政策实施的影响两个层面来阐述天聪年间至顺治初年的清廷对朝政策。 一、皇太极对朝政策及多尔衮与朝鲜王廷关系的建立 1.皇太极两征朝鲜及其朝鲜政策 对朝鲜的经营始于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后期,包括皇太极在内的部分后金贵族已经认识到朝鲜在明清战争中占据很重要的战略地位,认为不可搁置朝鲜而先攻辽东。一方面是出于军事战略的需要。辽东战役中溃败的明军,退至近边海岛和朝鲜境内,同时大批辽东难民越江逃至朝鲜北部,明廷一度十分重视对这部分汉军(即毛文龙部)、汉民的接济和组织,以图对后金侧翼进行威胁和牵制。与此同时,天命八年(1623)朝鲜发生宫廷政变,其结果对后金政权极为不利,主张怀柔、保持中立的光海君被废,仁祖即位,义理派掌握了朝政,表示要与明朝“协力讨虏”,加大对明军的粮草军需的支援,对后金后方形成相当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出于经济的需要。明清战争导致后金失去与明朝的交易渠道,朝鲜成为后金军民生活、生产用品以及贵重消费品的主要来源地,后金希望与朝鲜扩大贸易规模,但仁祖即位后,后金与朝鲜的贸易也难以为继。正是出于消除军事威胁和打通贸易渠道两方面的考虑,后金决定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 天聪元年(1627),继位伊始的皇太极命阿敏等人率军进入朝鲜,后金兵锋所至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毛文龙逃窜皮岛,朝鲜国王携王室、大臣逃往江华岛。后金军一路南进,直指汉城。朝鲜屈从于后金的武力威胁,迫不得已与后金议和,虽仍然维持与明朝的宗藩关系,却不得不与后金建立“兄弟之国”的邦交关系。多尔衮此时年纪尚幼,没有参与这次行动。 天聪七年(1633),皇太极令诸大臣奏议征明及朝鲜、察哈尔三者何先。皇太极把朝鲜放在整个战略中来通盘考虑:在稳固后方的基础上,在辽西走廊与明军决一雌雄。稳固后方的主要行动就是要进军朝鲜,一方面摧毁毛文龙部明军基地,一方面瓦解明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并将朝鲜变成自己的军备物资供应基地。 清崇德元年(1636)末,皇太极亲率数万大军出征朝鲜,长驱直入,不到一个月时间即已兵临汉城。朝鲜国王匆忙逃入汉城左近的南汉山城。清军围而不攻,立栅困之,又击溃全罗、忠清等朝鲜援军。时年24岁的睿亲王多尔衮率领一支满蒙联军参战,“入长山口,克昌州”,又“进攻江华岛,克之,获朝鲜王妃及其二子”。(注:《清史稿》卷218《多尔衮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以下同。朝鲜仁祖有三子,世子时在南汉,多尔衮俘获的是第二子凤林大君和第三子麟平大君。)江华失陷,朝鲜遂降清称臣。 2.多尔衮与朝鲜王廷关系的建立 正是在江华岛,多尔衮与朝鲜王廷有了第一次直接接触。朝鲜史籍称此时的多尔衮为“九王”:“虏将九王抄诸营兵号三万,车载三板船数十,进屯甲串津,连放红夷炮,水陆军劻勷不敢近。贼乘虚急渡……(朝鲜兵)望风而走……大君募勇士出击,不能敌,或死或带伤而归。俄而大兵围城,虏王遣人呼于城下曰:‘屠城易耳,顿兵不进者,诏命也。皇帝已许和,急遣官来听。’……(大君)行至阵门,虏王令译官道之人,致敬礼焉。日晚,大君与虏王联骑入城,留兵城外,分路东西,令彼我勿相杂糅,戢其军兵,无得杀戮。令诸阵许还被掳士女,请大君修简于行在,令宰臣驰启……虏王还渡江,蒙兵作乱,焚掘杀掠殆尽无遗。”(注: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589-3590页。以下简称《李朝实录吴辑本》。)朝鲜史料描述的多尔衮颇有大将风范。在迫使朝鲜签订城下之盟后,皇太极率先向北撤军,朝鲜世子、大君等其他质子随多尔衮军行动。这使得多尔衮有更多机会结交朝鲜王室并展示他的个人魅力:“丙子,上往见九王于城山阵中。城山在城西十里地……戊寅,九王撤兵还,以王世子及嫔宫、凤林大君及夫人西行。上幸昌陵西以送之,驻马于路旁,与九王相揖。九王曰:‘远来相送,实切感谢。’上曰:‘不教之儿,今将随往,愿大王指教之。’九王曰:‘世子年岁既加于俺,而观其处世,实非俺之所敢指教。况皇帝厚遇之,愿勿虑焉。’上曰:‘诸子生长于深宫,而今闻露宿累日,疾恙已作,幸于道路,使得寝处于房堗。’九王曰:‘谨奉教。万里之别,必费心虑,深恐国王之致伤也。世子虽往,亦必不久还来,幸勿过虑。师行甚忙,请辞焉。’世子、大君拜辞而行,上涕泣而送之曰:‘勉之哉,勿激怒,勿见轻。’世子伏而受教。”(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599页。)指挥江华之战的多尔衮“戢其军兵,无得杀戮”,又善护朝鲜王妃、王子,且“致敬礼”,表现出成熟的政治谋略。多尔衮对军兵的约束以及对朝鲜王室善加保护、以礼相待的举动都赢得了朝鲜王廷的好感和感激,所谓“有私恩于国王”,从而为他与朝鲜王廷之间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