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试论摄政王多尔衮的朝鲜政策(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刘为 参加讨论

崇德五年(1640),马福塔在出使朝鲜后暴毙,清人怀疑是义州朝鲜人下“慢毒”和“诅咒”而致。次年英俄尔岱乘查勘朝鲜通明事之机,命令敕使逮杀朝鲜义州府尹黄一皓。(注:清太宗在致朝鲜国王的密书中提及此事:“至于使臣马夫达、通事刀里同病而死,京中诸医言受慢毒。此医者之言,但真与伪,安从知之。朕想来或官中有恶念之小人,兵间被害之仇家,报怨肆毒,亦未可必。”见《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658页。)双方的仇恨可见一端。
    5.崇德年间多尔衮与朝鲜王廷的关系
    多尔衮在攻击江华岛时,与朝鲜王室建立了联系,权高位重的多尔衮是朝鲜需要刻意结交的人物,留驻沈阳的朝鲜世子比多尔衮年龄稍长,双方关系比较密切。例如,崇德五年(1640),朝鲜世子第一次归省,“质可王、九王等请世子于其家行饯宴,一大君及从臣等并参”。(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657页。)
    整个崇德年间,多尔衮与朝鲜王室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发展成为一种私人性质的良好关系。多尔衮当上摄政后说:“朝鲜国王因予取江华,全其妻子,常以私馈遗。先帝时必闻而受之。”(注:《清史稿》卷218《多尔衮传》。)
    二、摄政王多尔衮对朝鲜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崇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极病故,多尔衮手握重兵、拥有实权,为避免八旗的分裂,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第9子福临继位,自己与济尔哈朗联合辅政。在其后的几年里,多尔衮一人独揽清国军政大权。在清国面临着入主中原的历史时刻,多尔衮秉承皇太极的朝鲜政策,继续使用英俄尔岱等人管理朝鲜事务,并在清人入关继承大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逐步把朝鲜政策纳入到传统宗藩关系的轨道上来,归还质子、释放罪臣、减免岁贡、停止刷还女真人等政策,都是多尔衮继承和发展皇太极朝鲜政策的重要举措。
    1.归还质子,释放罪臣
    “丁丑约条”中规定:“(朝鲜国王)以长子并再令一子为质,诸大臣有子者以子,无子者以弟为质。”朝鲜国王在沈阳有两位质子,另有其他大臣质子9人。(注:崇德五年(1640)朝鲜世子归省时,清朝要求朝鲜将“元孙”与麟坪大君送沈阳“替换”,亦即必须同时保有两位朝鲜王子在沈阳作为质子。9位大臣,即三公六卿。)朝鲜世子驻留“沈馆”并有一批朝鲜官员辅佐,“沈馆”在初期清国与朝鲜各种交涉事务中具有非比寻常的作用。每年正旦大朝,由朝鲜世子率领诸质子以及使团使臣行觐见礼;清方文书敕令经常直接交由“沈馆”,由其派专员送归本国。皇太极时期,朝鲜质子是一个很重要的砝码,是迫使朝鲜王廷就范的一个保证,皇太极也许真有实在不行就以朝鲜世子取代朝鲜国王的想法,对此朝鲜仁祖国王且疑且惧。
    多尔衮执政伊始,为“市恩”于朝鲜,主动安排了朝鲜世子的第二次归省,此时朝鲜国王对其世子的嫌隙已深,(注:“是时世子久留渖阳,广建馆宇,私殖货利,酬应清将之求索。又以其赢余赎得我人之被掳男女至于累百人,或留止馆中,或移置野坂,以备使令,皆不许放还本土,不欲使大朝知之。”朝鲜仁祖国王下令撤换世子沈馆的主要官员。《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720页。)此举反而引起朝鲜国王、大臣的疑虑。顺治元年(1644)四月,朝鲜世子归省返回沈阳,旋即跟随多尔衮向山海关进军。五月,多尔衮进入北京城,李自成将“宫殿悉皆烧烬,唯武英殿岿然独存”。多尔衮进驻武英殿,令朝鲜世子驻于“武英殿前廊”,因“地窄人众”,世子“告于九王,得殿东一室,比前稍宽,且有床卓器仗矣”。(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729页。)朝鲜世子随军行动乃沿袭皇太极的成例。但清军入关后,战略形势的突变改变了清国统治者心目中朝鲜的战略地位。对于清国而言,明朝的瓦解使得朝鲜不再具有重要的战略同盟者地位,朝鲜开始向传统意义上的藩属国转变,成为清国一统天下的最好臣属样板。在这样的形势下,世子归国成为必然。
    顺治元年(1644)六月,朝鲜世子自北京回到沈阳,朝鲜方面“呈文以请世子东还”。九月,朝鲜世子、凤林大君及其他朝鲜质子随清帝“移都北京”。十一月初一日,清朝“皇帝率诸王祭天坛告登极。还御皇极殿,受贺颁诏”。朝鲜“世子、大君亦随参”。仅10天后,新封“叔父摄政王”多尔衮亲自召集朝鲜世子、凤林大君,宣布:“未得北京之前,两国不无疑阻。今则大事已定,彼此一以诚信相孚。且世子以东国储君,不可久居于此,今宜永还本国。”另外“三公六卿质子及李敬舆、崔鸣吉、金尚宪等,亦于世子之行,并皆率还”。仅留“凤林大君则姑留与麟坪相替往来”。(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738页。)多尔衮希望出送世子大君后,朝鲜“勿以出送之故移易其心,以基两国无疆之福”。并告戒:“年少台官自前好生异议,坏了国事,今后慎勿复踵前习。”(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744页。)归还质子、释放罪臣是多尔衮对朝鲜采取的重大举措,终结了两国战争状态下的遗留问题,对于朝鲜方面调整心态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标志着清朝的朝鲜政策由军事压迫向传统礼治的实质性转变。
    顺治二年(1645)正月,朝鲜世子东归,紧接着“世子既令永还,大君亦许东归”,五月凤林大君也回到朝鲜,至此朝鲜质子全部归国。朝鲜世子在归国后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凤林大君还没回国,他已被毒死。(注:谥为“昭显世子”,“世子年三十四,有三子三女”。“世子东还,未几得疾,数日而薨,举体尽黑,七窍皆出鲜血。以玄冥覆其半面,傍人不能辨其色,有类中毒之人,而外人莫有知者,上亦不之知也。”《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750页。)从仁祖国王诛杀昭显世子嫔妃、遣返多尔衮送给世子的宦官宫女,接着立凤林为世子等举动来看,世子被毒杀是有预谋的行动,但其目的并非为了反清。六月,清使工部尚书兴能、礼部启心郎邬黑、通事官郑命寿以谕祭世子出使朝鲜,多尔衮以“皇叔父摄政王”名义致书慰问朝鲜国王,清使又“以摄政王之意传言:东方人心不淑,当此之时,若以幼稚元孙为嗣,恐危疑不安也”。仁祖国王“乃告之以实”即已经确定立凤林大君为世子,于是“四使皆喜曰:‘国王已有定计,则东方之幸也’云矣”。(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751页。)多尔衮虽然迅速派出使团赴朝察看情势,但显然并未打算深究朝鲜世子之死。对多尔衮而言,朝鲜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2.减免岁贡,停止刷还女真人
    崇德八年(1643)九月,清廷向朝鲜颁发“减岁币敕”,减免岁贡物品约十分之一。同时颁发“减使臣礼单敕”:“朕闻差去使臣,俱以明朝旧例,所得礼物太多,民颇不堪,此非善政也。故特减其数,以为定例。至于房妓、鹰犬,尽行裁革,只迎送宴接等仪如故。沿途宿歇处使行人役,或乘机讨索扰民者,亦未可知,当令使臣到彼,于食用之物,斟酌减省。”(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718页。)这两个敕书是随着清世祖的“即位诏书”一并颁发的,清太宗曾于当年五月“聚各部官”讨论“敕行时房妓折银、七处宴享及岁币杂物减除事”,其后英俄尔岱、范文程“来到世子馆所立传汗命曰:‘敕使往来一从汉使誊录,故贻弊本国多矣。今则两国为一家,朝鲜之民即我民也,宜思革弊之道,故今已改定誉录,所当及今送使,而适值农时,虑有民弊,令俺等宣示减省节目耳。’仍出示敕草云”。(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715页。)因此,此次减免岁贡议定于清太宗,而颁发于多尔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