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崇德年间的朝鲜事务 皇太极班师回军之时,命令朝鲜舟师协助清军攻取皮岛(朝鲜称为椴岛)。在皮岛战役中,清人发现朝鲜“炮手精锐,椴岛之役,赖此成功”,朝鲜舟师恰可弥补清军水军的薄弱。不仅如此,朝鲜军队助攻明军还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清人声称使用朝鲜军队“非必用于战阵,盖欲助为声势,使闻于中国也”。(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623页。)籍此打击明朝。此时清朝的朝鲜政策建立在清朝强权政治基础上,以军事压迫和物资掠夺为主线,不但逼迫朝鲜彻底断绝与明朝的传统政治关系,同时要求朝鲜出兵出粮以助攻,成为清的战略后方和军备基地。朝鲜并不甘心臣服于清,清廷的诸多需索更让朝鲜总处于疑惧的境地,朝鲜“义理派”、“斥和派”还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们仍暗中奉明朝为自己的“上国”、明朝皇帝为唯一“天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朝鲜仍与明朝保持秘密往来,并总是企图以拖延等方法婉拒清朝要求朝鲜派兵出粮参加明清战争的要求。在互不信任的氛围下,双方关系并不稳固。整个崇德年间,清廷不断向朝鲜派出“查勘敕使”,施以武力压迫和威胁,直接操控朝鲜军政事务。 清崇德五年(1640),因怀疑朝鲜暗中通明谋叛,清廷对朝鲜派出“查勘敕使”,英俄尔岱率一部清军坐镇义州,命令朝鲜领议政、都承旨等大臣到义州受审。另派内院官查布海等赍敕书入汉城宣敕,并审视三田渡碑、南汉山城。清崇德六年(1641),正当锦州战役进行之时,朝鲜王廷密通于明朝“汉船”,并接济粮馔,且朝鲜民众多有“潜通中原”者。这一情况被清廷掌握。清廷再次派出“查勘敕使”,朝鲜上下“震惧”。清使入汉城后,先住三田渡视察碑阁,再会同朝鲜大臣审案,当场诛杀潜通明朝的黄一皓、崔孝一族属,令朝鲜“百官聚观其尸”,及到义州,又将朝鲜越境采参人枭示于境上。清崇德七年(1642)秋,由于明朝降将洪承畴等人的告发,清廷的怀疑得到了证实,朝鲜几年来暗通明朝的实际情况真相大白:“阁臣崔鸣吉、兵使林庆业等潜通明国,私书往来。明国船至,曾馈送银币、人参、米谷,且彼此交相货易。”(注:《清太宗实录》卷63。)朝鲜高级官员暗中通明的事实出乎清太宗皇太极的意料,震怒下的皇太极派出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查勘敕使”,命令朝鲜国王将领议政崔鸣吉为首的朝鲜大臣押送凤凰城待审。清使固山额真英俄尔岱、户部承政车尔格、内院大学士刚林、学士罗硕等携朝鲜世子进驻凤凰城执行审讯,结果崔鸣吉等数位朝鲜大臣被判有罪,押解至沈阳拘囚。因朝鲜高级将领林庆业逃往明朝以及告密者李珪被朝鲜国王抢先密旨处死,清太宗又派罗硕等人赍敕入朝鲜,追问林庆业下落,并追究国王擅杀李珪之罪。使臣将朝鲜王廷反清派大臣械送沈阳,同时被捉囚沈阳的还有林庆业的兄弟家属等人。崇德八年(1643)春,清太宗再遣户部启心郎布丹等前往汉城,“宣谕百官”,“次谕都民”,公布查案结果。使臣沿途向朝鲜官民宣谕皇敕,“盖彼中重其事之意也”。(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713页。)此次查勘历时半年,在清廷强力压迫下,朝鲜不得不改奉大清正朔,与明朝反目成仇。(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720页:“是时我国犹不忍背弃大明,凡祭祝之文及公家藏置文书皆书崇祯年号”,朝鲜仁祖觉得“祭文及祝帖不书清国年号,虽出于不忍之心,似涉于欺瞒神祇”。因此下令“自明年并令直书”。)其后明朝军船再次接近朝鲜时,朝鲜王廷命令“不接话、不给粮、不许近岸”,又“与之交战”,并将“生擒九人”解往沈阳。(注:《备边司誊录》,仁祖十九年辛巳十月二十二日,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82年影印本。以下同。)清廷嘉许,对朝鲜押送官赏赐“视旧例倍之”。(注:《清世祖实录》卷2。) 连续3次“查勘使团”延续4年之久,给朝鲜王廷极大的震撼和压力,朝鲜反清派势力遭到沉重打击。朝鲜以金尚宪为代表的“义理派”或被拘押沈阳或被流放边地,反清势力被驱逐出朝鲜王廷,清朝与朝鲜的关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走向稳定。 4.崇德朝朝鲜政策的实施者 在清前期缺乏有效行政制度与监督约束体制的情况下,政策实施者个人对政策实施结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这些人与多尔衮时期的对朝政策的实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翻检朝鲜史籍,“龙胡”(龙将)、“马胡”(马将)、“郑译”是崇德年间涉朝事务中最多见的几个名字。“龙胡”者,朝鲜称“龙骨大”,即英俄尔岱,长期主管户部,是清军后勤总管。“马胡”,朝鲜称“马夫达”,即马福塔,礼部重臣满达尔汉之弟。(注:满达尔汉在天聪五年也曾出使朝鲜,“致使命而还”,随后授为礼部参政。) 早在天聪年间,英俄尔岱即以参将身份多次出使朝鲜,主要任务是与朝鲜互市,为清军和八旗贵族筹集物资。天聪八年(1634),马福塔“与户部承政英俄尔岱如朝鲜互市……自是通使朝鲜,马福塔辄与”。(注:《清史稿》卷228《满达尔汉传》、《马福塔传》。)崇德初皇太极兵临南汉之际,英、马两人来往于双方军阵之中全权负责谈判事宜,引导朝鲜国王出降的是他们,后来赍敕册封国王的也是他们。征朝结束后,英俄尔岱“旋授议政大臣”,其后皇太极将“东事则专委于龙马两将”,(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727页。)英俄尔岱、马福塔在长期与朝鲜人打交道的实践中成为朝鲜问题专家,成为崇德期间皇太极朝鲜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崇德年间英俄尔岱任议政大臣兼户部承政,马福塔任户部参政,两人均在户部效力,但英、马两人的权限已不仅仅是办理军备物资采买事务,事实上,清廷对朝鲜的一切政务联络和政策的实施基本上都是通过这两人执行的。因此,此时朝鲜使者到达沈阳后不是去礼部而是要向户部报到。(注:比如,1638年朝鲜右议政申景禛率谢恩使团赴清:“臣一行到沈阳,翌日往户部。龙将问曰:所干何事?……又提起向化侍女等事……臣等答曰:向化一,汉人九,我国逃还一人押来矣。两将曰:何其少也……”见《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619页。由户部主管朝鲜事务一直延续到清世祖亲政之初。) “郑译”即朝鲜人郑命寿。(注:郑命寿,满语音译名为孤儿马红、古(顾)尔马浑等。有关郑命寿用事及出身、结局等,杨海英《清初朝鲜通事考》论之甚详,载于《清史论丛》2001年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命寿,平安道殷山贱隶也,少为奴贼所掳,性本狡黠,阴输本国事情,汗信爱之。”(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2598页。)郑命寿虽身为通事,因熟知朝鲜宫庭政治内幕,与英俄尔岱、马福塔相为腹心,并得到皇太极信任,此人在清初的朝鲜事务中有很大的能量。 英俄尔岱、马福塔加上郑命寿形成一个处理朝鲜事务的核心团队,他们经常仗势欺人,操纵事机,且贪婪无状,对朝鲜王廷百般索取。朝鲜王廷对此也是敢怒而不敢言。(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616页:“敕使回还时,义州刷马三百余匹,庙堂请移咨该部,酌定驭数。”这些“刷马”都是为敕使们运送礼物或贸易物品的,朝鲜不但要出马出力帮助运输回国,而且需小心不能走漏风声,因为“英、马两人专管东事,不可以贪滥之状闻于上国,惹起疑怒”。)而郑译等通事官员则“敕行时横恣,赎人时操纵”,(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632页。)激起朝鲜人更大的愤慨。崇德四年(1639),沈馆(朝鲜世子驻所)朝鲜官员郑雷卿、姜孝元等人,向清国刑部首告郑命寿等通事官员收受贿赂、盗窃贡物,结果却是“清国杀侍讲院弼善郑雷卿”,“书吏姜孝元亦一时被杀”。(注:《李朝实录吴辑本》,第3643页。)郑命寿等人的地位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