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鄚氏河仙政权(“港口国”)与18世纪中南半岛局势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 李庆新 参加讨论

明清易代之际,中国正处于改朝换代的持续动乱中,大批不满清朝统治的民众迁往海外,从东北亚的朝鲜、日本,到东南亚的安南、柬埔寨、暹罗,乃至马来半岛、印尼和菲律宾群岛,都有流亡华人的身影。1671年,广东雷州海康人鄚玖(Mac Cuu)“因不堪胡虏侵扰之乱”,举族“越海南投真腊国为客”。鄚玖在河仙地区建立起以华人为主体、具有相当独立性的政权,拥有自己的军队,自署官吏,自主外交,以及独立自主的经济,建立了市镇与村庄,把河仙经营成为人烟辐辏、“华夷杂处”、经济繁荣的国际性港埠,后向广南阮氏称臣。鄚玖去世后,其子鄚天赐(Mac Thien Tu)在河仙建起规模宏伟的府城,以明朝制度与文化为榜样,建孔庙,立义学,习诗书,同时兼容本土各民族文化和欧洲宗教文化,建构起一个文质彬彬、具有浓郁中华色彩的海上“衣冠文物之邦”。鄚天赐一度自号“高棉王”,在军事与外交上与暹罗相颉颃,成为18世纪30~70年代左右中南半岛国际政局的重要力量。
    关于鄚氏与河仙政权,越南古籍郑怀德的《嘉定城通志》,武世营的《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皆有记录,另外《大南寔录》、嗣德《大南一统志》、黎贵惇《抚边杂录》以及清朝的《清实录》、《清朝文献通考》等文献也有分散记载。上世纪50年代以来,法国学者E.Gaspardone、Maybon、日本学者藤原利一郎、我国著名华侨史专家陈荆和、戴可来、郑瑞明等相继发表了多篇有价值的成果①。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中越相关资料,对鼎盛时期的河仙政权(港口国)及其与清朝、中南半岛国家的关系,作初步探究与思考,以就教于学界高贤。
    一、鄚氏河仙政权:起家于柬埔寨、称臣于广南的“国中之国”
    河仙(Ha Tien)所在地区处在越南的南端、暹罗湾、湄公河三角洲下游地区,是个江海交汇、濒临暹罗湾的濒海地带,历史上曾经是扶南古国、吴哥王朝的疆土。1944年,法国远东学院考古学家刘易斯·马尔勒雷(L.Malleret,1901~1970)在越南南部距离河仙不远的沃澳(Oc Eo)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座年代大约在公元2~3世纪、“印度化”时代的城市。研究显示,公元1世纪至3、4世纪的Oc Eo地区开始有人类居住,湄公河三角洲平原的地质运动基本完成,与印度及东南亚其他地区之间已经有经常性经济交流,不仅是中国与印度两大文明古国之间的一个贸易中心,而且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进入5-7世纪,这个地区已经“印度化”,湿婆教主导该地区的信仰,一直到7世纪扶南衰落为止。沃澳与印度、斯里兰卡和东南亚的交流大大发展,是印度洋商人与产品的集散地。与中国也开始有交流,中国商人在这里与印度洋商人及其贸易网络发生联系;扶南商人也运载来自地中海、印度、中东和非洲的商品,如乳香、没药、树脂及用以制造香水和熏香的其他材料,前往中国,交换中国的丝绸。7~12世纪,强大的高棉国形成,沃澳地区进入“前吴哥时期”和“吴哥时期”[1]69,248。
    15世纪以降,河仙地区及其附近海域仍然是海上交通十分活跃的地区,与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联系尤为密切。在明宣德五年郑和第七次远航中,有一支船队曾经到过河仙海域。《郑和航海图》标示的昆仑山以西海面有大横、小横、真屿等岛屿,画面上航线交错,说明这片海域航运频繁[2]②。据乾隆三十四年《广东至暹罗城海道程图》记载,昆仑山以西,依次有真薯山、大横山、笔架山等岛屿[3]。真薯山即真屿、真屿山、真糍、真糍山、真糍头,越南南部奥比(Obi)岛;大横山一般认为即柬埔寨土珠岛,在河仙西南海面;笔架山,在暹罗湾内,或即克兰(Khram)岛。
    上世纪50年代末,向达先生整理原藏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的《两种海道针经》(《顺风相送》与《指南正法》),记录16世纪至18世纪中国江、浙、闽、粤、台等沿海地区与东西洋海上航路情况。《顺风相送》所记“各处州府山形水势深浅泥沙地礁石之图”昆仑山以下大横山、小横山、笔架山,即河仙至占泽汶海面。另外,“福建往柬埔寨针路”、“福建往暹罗针路”、“柬埔寨南港往笔架并彭坊西”及“回针”、“柬埔寨往暹罗”及“回针”,以及《指南正法》之“大明唐山并东西二洋山屿水势”昆仑山、小昆仑、假糍山、大横山、小横山、笔架山段,“大担往暹罗针”及“回唐针”、“暹罗往日本针”、“暹罗往长崎日清”等,均需穿越越南南部包括河仙海面[4]35-36,50-51,81-82,83,120-121,171-172,174-175,181。
    1671年(清康熙十年),广东雷州府海康县东岭村人莫玖“不堪胡虏侵扰之乱”,“越海南投真腊国为客”[5]83。最初抵真腊国南荣(Phnom penh,今柬埔寨金边),获得官府的信任,出入乌顿(Oudong)王宫,获得国王的重用。不久,莫玖以财物贿赂国王宠妃及幸臣,求治恾坎地,招徕四方商旅,资益国利,王悦而许之,署为“屋牙”[5]33-34。屋牙,柬埔寨语OKnà之音译,意为镇守或地方长官,相当于府尹、太守之类官职。恾坎,Man Kham的音译,即河仙,俗称竹幡城,又称铜柱镇,犹汉言芳城也。陈荆和先生考证,在高棉语中,“方”、“芳”、“幡”,皆作Bǎn或Pare、Peam,意为港口。以所居地相传有仙人出没河上,因名河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